东汉末年,连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大量流亡。与战争结伴而行的瘟疫,又使大量流亡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大量的死亡和流徙,使得中原地区户口锐减。越是原来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大抵也是后来战争进行得最为激烈的地方,因而也就是户口减耗最为突出的地方。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原来人烟稠密,后来都被战争破坏的荒凉不堪,甚至到了路断行人的地步。
曹操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当他面对社会经济萧条,军中无粮险境时,适时地推出了屯田政策,从而使农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与稳定,使“州里萧条”,人口“十不存一”的中原地区,出现了“数年中,仓储积粟”的景象,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问题,也使大量流离失所的农民重得生计,使北方的农业得到了恢复,而且为曹操进一步统一北方,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当时各路军阀的窘迫。
汉献帝在东迁洛阳途中,多次面临断炊的危险,随从的官员有时不得不以枣菜代粮。到洛阳后,算是安顿下来了,但下级官员还得跑到荒野中去采摘野菜。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平时过着“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生活。等到百姓都饿的快要死,实在无粮可抢的时候,他们的日子也就变的非常难过了。自从董卓之乱到曹操迎帝迁都,这7,8年时间里,由于战乱不断,人民流亡,土地荒芜,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加上水,旱,虫灾,到处都发生严重的饥荒,不仅老百姓活不下去,就连各军阀都普遍缺乏军粮。袁绍原拥有以粮食富足闻名的冀州,但军队仍常常需要以桑植为食。袁术在江淮,没有军粮,只好让士兵摸河蚌糊口。公孙瓒的部将田楷在青州,因与袁绍连战两年,粮食吃尽,互掠百姓,弄的野无青草。由于缺乏粮食,无敌而自溃的小军团更不可胜数。
曹操也曾多次遭到粮荒的困扰。他第一次东征陶谦,就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中途退兵。他同吕布争夺衮州,在淮阳一带同吕布相持一百多天后,粮食也出现了短缺问题。他命程昱筹粮,程昱在自己的县里搜刮到3天的军粮,干肉里还杂有人肉在内。后来,终于粮食接济不上,不得不撤退。
粮食的短缺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然而,单靠一般的手段,或采用通常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办法,是不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将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以获得最的的利益。第一个正式大规模,具体化的屯田代表---曹操诞生了!早在初平三年,也就是192年,毛玠就提出了两条重要建议:一是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二是要修耕植以蓄军资,曹操首先做到了第一条,现在,他要开始执行第二条了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