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而是吴对于从荆州方向出兵,吃
掉蜀这块肥肉,从来没有死心过,也永远
不会死心。我已经说过,诸葛亮对荆州方
向的防守是非常薄弱的。结盟也好,表示
降魏意向以恐吓吴也好,只能使吴不会轻
举妄动,而不是绝对不动。只要出现机会
形势有利,吴觉得有一定把握,那是毫不
客气,而且一动手必雷厉风行。
诸葛亮每次伐魏,几乎都通知吴,要求吴
配合出兵,或是趁吴魏在荆州打得正热闹
的时候伐魏。不过吴从来都没有真正配合
过,要么砌词推搪,要么虚张声势。明明
和魏打得正热闹,诸葛亮一出兵,荆州方
向两家停火了。为什么呢?在魏来说,如
果祁山诸葛亮大败,主力被消灭或大损,
魏完全有资格两面用兵,荆州采取守势,
先灭蜀。而吴呢?呵呵,则是要在魏灭蜀
前抢先灭蜀,荆州同样守势。吴比魏有两
大优势,路线上有刘备成功的先例,防守
上蜀荆州防线比汉中方向薄弱,比当年刘
备攻益州的时候还薄弱得多。
如果诸葛亮祁山大胜,比如采用魏延“子
午谷奇兵”计划并成功,魏荆州兵团一部
可以开去救火,荆州守势。那么吴呢?吴
竟然有两个选择,可以攻魏,也可以攻蜀
。一切取决于吴决策层形势判断后的攻击
意向。如果吴最后的决定是攻蜀,他甚至
可以不必攻克成都,而是抢占对防守诸葛
亮回军有意义的关口。这时候诸葛亮要回
军去对付吴是有困难的,因为魏未必同意
停战。当诸葛亮把魏逼得不得不动用荆州
主力军团,其显示的战局影响力过大,就
是所谓的心腹大患了。魏也许会决意拖住
诸葛亮主力,力求消灭,或尾随追击。最
后诸葛亮主力在前有吴后有魏进退无路的
情况下,吴魏两面夹击下被消灭。
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诸葛亮即使降魏也
没有意义了,比如吴已经攻下益州,或扼
住对汉中方向的防御要点,地利已经属于
吴。魏急攻荆州方向吴也不怕,就算荆州
被夺走几郡,攻下了益州,所得比所失大
。只要益州荆州江南能连成一线,战局主
动稳操手中。所以诸葛亮伐魏想占领一块
地盘,几乎就等于想做成功一笔无本万利
的生意,五战五败一点不奇怪。不能说诸
葛亮军事水平极差,更不能据此怀疑他政
治水平管理国家的能力,指责他徒耗国力
等等。
诸葛亮伐魏就等于一场高明的玩火,对火
候的控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主力既不
能有损,也不能被拖住,更绝对不能冒进
。他的目的,只能是击溃消灭魏的军事力
量,并不停打击消灭魏能从其他方面调动
来援的部队。而且必须是低代价,自己损
失极低。一旦魏不得不动用荆州第一主力
集团来对付诸葛亮,荆州吴魏军事力量平
衡被打破,即吴参战点。如果吴决定的用
兵对象是魏,吴蜀联手灭魏的契机产生。
要使吴选择魏作为开战方,首先诸葛亮自
己的实力绝对不能有大的损失,另外不可
以把战火烧得过旺,如果荆州魏第一主力
全部开去对诸葛亮开战,那诸葛亮就真的
是引火烧身了。
本来这火候就够难掌握了,而更大的问题
,蜀荆州方向对吴防守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就好象下棋,在那个角上,诸葛亮欠着
一手棋,一直不能补上。这就不能不把帐
算到刘备头上,怪刘备损失那四万兵了。
四万不够,但多了四万总好些。欠着这一
手棋的意义,就是当魏蜀拼上火形成绞缠
战局时,吴参战更大可能是选择蜀作为攻
击对象。所以,诸葛亮伐魏稍受挫马上退
军,从来不打主力对决的仗。占了三郡只
迁其人口入蜀,根本不守。如果派部队守
,那就成消耗战了,诸葛亮没这本钱。请
注意,诸葛亮伐魏是不动用汉中方面守卫
部队的,所以每次失利,退回来就没事了
,魏的追击根本不能动摇他构筑完善,早
有准备的汉中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