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树楼桑(2)
英雄自有英雄之器,英雄都是天生的料。百炼成钢,但炼的首先得是钢;烈火真金,但炼的首先得是金,否则都是白忙活。因此作为一个英雄,肯定从小就与常人相异,刘备也不例外。但这种与众不同,到不是像虞舜和项羽那样一个眼睛里长着两个瞳孔(重瞳),也不是一定要显露现出什么英雄气概,而是肯定具有一种过人的特殊品质。
少年时代的刘备,就具有这种特殊品质,那就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宽厚,而他日后为人称道的“仁义”,也无非是这种品质的延续和发展。
人的秉性真的从小就不同吗?没错,孔融三岁让犁,难道是谁教过他吗?秉性使之然也。我有个发小,年纪跟我差不多,跟我做了二十多年的邻居。他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弟弟,但他与那个弟弟从小秉性就截然不同。他从小待人就非常宽厚,小朋友们在一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他总会让,而他的弟弟则总是吃不够、玩不够,动不动上来抢。那时在社会上还保有许多传统的东西,像“仁义”、“厚道”这样的词还时常被使用,而老人们对他的评语就是“仁义”和“厚道”。他在大学三年级时离开学校开始经商,90年代做电脑生意发了财,现在定居美国已经七、八年了。而他的弟弟,20多岁的时候因抢JIE伤HAI被判了死HUAN。这个故事也许能告诉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善良是一种天性。即使一奶同胞,秉性也判然有别,命运更是天差地远。
在很多时候,具有善良根性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似乎总比别的孩子更加天真,乃至愚钝,但最终会走的更远。在这里,还拿我那个发小说事吧。在他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照顾不了俩孩子,于是把他寄养在乡下的奶奶家,到了上学年纪才回来。那时农村很穷,乡人见面不问吃了吗,而问哪有鱼?盖因那时农民肚子里都没什么油水,要是得知哪条河沟里有鱼,必结伙去捉。农民穷,也没有渔网,捉鱼的办法是用泥石从两侧堵住一截水道,然后再用脸盆把中间的河水淘干,所谓涸泽而渔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尽管工程浩大,所获甚微,但村民们总是乐此不疲,因为总算可以打打牙祭了。因此在他们村,谁要是知道“渔汛”,总会被人高看一眼。那时也有人逗他,问他哪有鱼,他总是骄傲地脱口而出:“长虹宾馆”。小小的他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城里人,家就在长虹宾馆附近。在他的骄傲中既有自信,更有一派天真。直到他上小学一年级时,才明白这是人家在逗他。就是这个从农村回来的最天真的孩子,后来成了我们中间最有出息的人。
每次翻阅《先主主》,看到刘备幼时站在那棵大楼桑树下,用手指着郁郁葱葱的树冠,对本族其他刘姓小伙伴说:“别看现在我家穷,将来我也会坐上有这么大车盖的天子之车”的段落时,总会想起那个“哪有鱼”的故事。显然,刘备幼年丧父,家道破败,但他的宗室身份,乡人知道,刘备自己也知道,乡人大概免不了逗他或嘲笑他说,你们家以前可不这样,还做过王爷呢。也许,从年幼的刘备嘴里说出的那番豪言壮语正是在一次次嘲笑的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英雄不遇,古今同慨。
不知是祸,还是福,刘家中兴几乎是昙花一现,家底还没攒厚重就又一次败落了,沦落到孤儿寡母织席卖鞋的境地。这一波三折的家史,不能不对刘备的成长造成重大影响。在帮助母亲织席贩履的困苦阶段,刘备显然领略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无比辛酸,“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大概也是在这一阶段练就的。这段日子虽然辛酸,但对他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其实,家遭变故并吃过苦,对于每一个官宦家子弟来说,也许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未尝不是他们摆脱纨绔子弟宿命的一个机会。大家族嫡出后继无人,而旁支庶出却人才辈出,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篡汉的王M。那时,王家可谓权倾一时,简直比皇帝他们家还要显赫,王M的伯父王凤是大司马,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这些却帮不了王M他们家,由于他父兄早死,他们家比清寒小户还不如,生活极其困苦。但在这种条件下,王M胸怀大志,孝母尊嫂,苦读诗书,于是声名大噪,步步高升,最终禅汉建新。只可惜他书生气太重,仿照周朝制度推行一套不切实际的新政,结果惹得天怒人怨,身败名裂。再举一例,那就是袁SK了。要说起项城袁家也是源远流长的显赫家族,从远处说三国时代的袁绍也是从这一族出来的。清末袁家出了一位显赫人物,那就是靠镇YA捻JUN起家、官做到漕运总督的袁JIA三,也就是袁SK的叔祖(袁SK爷爷的弟弟)。袁SK家是这个大家族的小户,他的父亲没做过官,而且袁SK自幼就过继给伯父袁保庆,饱受零丁之苦。不过在他这一辈人里,也就属他最有出息,后来投入淮军,在朝鲜扬名立万,练新军、搞新政都有他的份,最后清朝也亡在他的手里,后来他做了民国的大总统,还当了83天的“皇帝”。尽管对于王、袁二人现在还难以盖棺定论,但他们好歹干了些大事,这是他们家族那些纨绔子弟做无法想象的。当年,汉景帝第七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刘秀在西汉末年的乱局中剪灭群雄,光复汉室江山,而今又一位汉景帝的远支玄孙要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为汉室挣回一点颜面,他就是住在涿州大树楼桑连谱系都难以稽考的汉室宗亲刘备刘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