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最精彩的两场武将单挑描写
要问演义中哪两场武打场面最精彩?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答案,演义中描写武打场面的名段很多,如三英战吕布,赵子龙单骑救阿斗,张飞挑灯战马超等等。无疑,这些名段大都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正因为非常精彩,大家才格外津津乐道。可大家知道,老罗他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两段?换句话说,他在哪两段格外下功夫,描写得格外格外精彩?老罗他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
老罗是个绝顶小说家(前段时间看到一封帖子,文中居然说老罗的水平是准专业水平?简直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鄙视!),老罗的艺术手法那绝对是出神入化。令我这个写小说的后生晚辈钦佩不已。从写小说的角度出发,经在下研究发现,下面这两段武打描写,是老罗最下工夫的描写,最出彩的描写,艺术手法用得最高明的描写,在下可以给大家细致地分析——
原文摘录(看过的朋友请再看一遍,很精彩的,然后可以对照我的分析再回头观赏。)——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绩,来寨前大骂搦战。”(袁)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袁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复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袁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袁绍问现居何职,公孙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中袁术大喝曰:“汝欺我众诸侯无大将矣?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叫郦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勘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帐下,——其酒尚温。
以上引文大家可谓是耳熟能详,便是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段落。本人认为,这一段是整个演义当中,最出彩的一段武打场面描写,其他的段落无出其右。
可能有些朋友会感到奇怪:此段没有用一个字来描写战场上的武打,怎么就变成了最精彩的描写了呢?
呵呵,正是因为老罗没用一个字,才恰恰成就了这最精彩的段落。“此时无声胜有声”,才是艺术上的最高境界呀!
大家来看,老罗在场景上的选择可谓煞费苦心。他没有把镜头瞄准外面真刀实枪的沙场,而是聚焦在里面的中军营帐。
没有一个字来正面描写武将们是如何单挑,仅仅靠人物口头的叙述和神情来侧面烘托。
华雄来犯,骁将俞涉当即出帐应敌——请注意,是“骁将”,突出一个骁勇的“骁”字,告诉我们读者俞涉的分量。然而小兵报告战况,说俞涉没经过三合,就被华雄斩首。接着“上将”潘凤出马——还请注意,是“上将”,比骁将的称谓又高了一级,而且看看潘凤用的武器,是“大斧”。这一般的将领舞得动吗,用得起吗?可见实力非同一般,更是一位“重量级”人物。结果如何?“又被华雄斩了”。大家再回头看看众诸侯的表情——俞涉被斩时,表情是“大惊”,虽然出乎意料,但也没怎么当回事。等到潘凤被斩,表情是“众皆失色”,从刚才的“没当回事”已经升级为“害怕”了。
层层推进的手法不显山,不露水,却是运用得出神入化。只为告诉我们——
——华雄真厉害!真的!
可惜呀,写华雄就是为了写关羽。老罗让他在纸上摆摆酷,目的就是要他死的。当众诸侯已经被华雄吓破了胆子,再无一人敢出战时。老罗让袁绍适时发出一句感叹,又拿颜良文丑做了关羽的衬托。铺垫用尽,英雄这才不慌不忙,姗姗登场。在大家都都被吓得身体往后躲的时候,不敢知声的大背景下,有人挺身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