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姜维是个大英雄,在N代中国人眼里似乎已经定根儿了。可是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我认为此人是被吹出来的。姜维文武双全又是诸葛亮的学生,位居大将军,总揽全国兵权,其军队还配有当时比较前沿的的高科技,十发连弩(相当于散弹枪)。
然而却八出祁山,啥都没有落着。第九回号称困邓艾于祁山,歼灭其祁山九寨,大功就要搞成。结果后主信谗言昭班师,功亏一篑。 所以似乎姜某人是个被冤枉的英雄。
看似怪有理,实际上非常不现实。根据姜维的所作所为可以推论出姜维自身有很多失败的地方导致最终蜀汉的灭亡。
我归纳了一下有以下这么五个问题——
1、局势错误 2、用兵错误 3、用人错误 4、政治决策错误 5、谋求国际间合作错误
下面我就这五大错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姜维的对局势判断的错误
当时政府的政治局势处于诸葛亮刚死,国内政治还不太稳定,刚刚换班,格局还不是很清楚。比如当时的丞相已经没有军权了,那他的幕僚也就换了一堆。提上来的人也都变了。因此虽然魏国当时政治在姜维看来是内乱,其实只是换了个皇帝,别的都还没有动,加上司马**操纵政权排除异己,实际上政权是巩固了。而蜀国国内却有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有些将军跟文臣都不出现了吗?因此在这种局势下因国内政治不稳出兵等决策容易遭到质疑而影响前方的情况下,姜维没有稳定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一味制定出兵伐魏的计划,不占天时,导致政府的不信任,是对政治局势的判断错误。
二、姜维的用兵错误
1、军费错误
孙子兵法上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诸葛亮死在最后一次阀魏的征程中。按兵书说10万都是日费千金、劳师动众,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就30多万。一共出了六回。中间还多次与司马懿僵持玩持久战。当时国家能给姜维多少钱?所以在姜维在第一次兵败牛头山的时候就能推论出当时的军费开支明显是有问题的,要不他为啥非要去结盟羌人共同打陕北跟甘肃?此前也没有跟羌人结交太多,他还要联盟不稳定关系呢?因为他没有钱,没办法。
2、战略错误
特别提出来一点书上没有说的,就是姜维的出兵地点的问题,姜维屯兵是在汉中,打的是祁山,祁山在汉中的西北方南接阴平跟沓中,汉中往祁山走中间要横穿阳平关大路,再走秦岭才能到祁山。还要先打沓中,再打阴平这是前7次都这样。诸葛亮多次打祁山,这个地方当时魏过派郭怀镇守,饱涵精锐。当时一旦走出秦岭到了天水平地,就有司马**亲自调教出来的重装骑兵跟马弓手等住在加上本身陕北跟甘肃就有非常强大的步兵也是司马**带出来的。姜维钱少,因为要过秦岭又没有骑兵,走到那里要先打阴平再打一下沓中然后才能打祁山。就算是打下来了天水地区已经不是当初诸葛亮那个时代的天水了。所以姜维到那里就吃亏,兵也不胜人家,人家速度快,而且重视装甲跟防御,你连弩往铁甲上射必然也减少功效,路多,兵少粮。只有速战,人家还本身就再那里搞了几十十年的重装防卫,所以姜维失败是个必然。当然还有书里说的其他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有人说诸葛亮不是也打祁山?不错,但当时边境线不一样,从下辨以西到祁山以南的阴平、沓中以及羌南地区都是诸葛亮的,他划给汉中地区了,所以他不需要长途跋涉。本身在那里就有驻防,可以直接向祁山出兵。后来他一死,撤军的时候这些地盘都没有了。所以姜维要横向的走秦岭。战略地形都不一样。见人民出版社出的三国地图。
因此从这两点看来,姜维的战略是错误的。
三、姜维的用人错误
诸葛亮在用人上是保守的,他曾多次提出来他定的法律跟用的人不可轻换。姜维是他的学生也保守,更何况诸葛亮不让换,他要是乱换,在第一个问题中我提到了他的政府根本不稳定,他就有被斗下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