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晚年,又是相当清醒的,不可否认,曹操到了老年时也会一点昏庸的倾向,不肯听臣上谏的事儿已有发生,甚至因为瞧不起张松导致丧失了进军两川的机会,而年青时的曹操一向是不以貌取人的……但总体上来说,曹操在老年时还是做得相当好的,孙权和刘备老年时也逃不过这一关,孙权废太子引来祸患,而刘备的不冷静竟招来杀身之祸,最后病死在白帝城中,从这里来看,曹操晚年还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了孙刘二人,像孙权老年是糊涂归糊涂,却仍然知错能改,不失为心胸广大的明君,而刘备亦能对诸葛亮说明哪些人才是能人,这说明了孙刘二人晚年时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
汉献帝被无数个奸臣所轻视,唯独曹操视为奇货,而在战场上,曹操往往不会轻视包括孙权在内的任何一个对手,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物,清醒的头脑给予了他一双慧眼,而明亮的双眼又整顿了他的头脑,演义中青梅煮酒一事似乎成了曹操少有的又眼“不慧”,竟然放虎(刘备)归山了,关于青梅煮酒,这有可能是虚构的,而曹操那番关于龙的言论,史学家们亦认为是罗贯中自己的话头,但煮酒一事即便是真的,笔者我也不因此而贬低曹操,首先刘备也是一名英杰人士,他有雄心,但不会轻易让他人察觉自己的想法,如此能忍之人,能瞒过曹操并不奇怪,而曹操因此放走刘备,虽然是一大要害,但有谁能保证自己一生都不会犯半点错误呢?
“黑暗,不过说明了附近有光明”
上边笔者说到曹操受到孙权的挑战,导致于自己的军事进程被延缓,一方面说明了孙权的志向,但另一方面,曹操能在南和孙权对峙,北击打败马超、张鲁等人,亦是了不起的事儿,论坛上某些网友说曹操在濡须口没有取得胜利是因为曹操身体不适,关于这点,笔者在肯定那些网友有独特的观点的同时,也适当表示一下不同的见解,也许曹操晚年真的军事才能有所衰退,但能够在这种局面下镇定自若、稳如泰山,甚至击败马超等人,实在还非一般人能够办得到,而同时也可以看到,孙权始终要比马超、张鲁等人要来得难对付一点。曹操能够办得到如此,已经是不容易了,这是应该被人赞叹的才是。
曹操的一生,不是绝望的一生,他可以说从不向“绝望”两个字低头,上边虽说“赤壁之战不像演义中的影响那么大”,但也只是说“不那么大”而已,并没有说“不大”,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打击始终是巨大的,但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依然是曹操,病倒的老虎还是老虎,而不会成为病猫,发起威来仍然是可怕的。
曹操的一生并非没有受到挫折,只是演义中太过于注重刘备了而已,刘备的确受到很大的难题,这点我们不能否认,孙权也是,人们往往只是看到孙权是“继家业”的,而没有看到孙权这个“家业”究竟是怎么继承起来的。曹操每次受到挫折时,依然能够没有放弃,从而继续朝往自己心目中的目标——统一全国——前进,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
“泰山再高,远则不见”
《三国演义》里可谓花尽心思把曹操渲染成一个心胸狭窄到无可救药地步的大奸雄,这里边大概有些是真的,但实际上曹操很多时候的心胸还是“宰相肚里好撑船”的,他用人能够不计前仇,如他借刘表、黄祖之手杀了弥衡,但因怜其才,把弥衡写的书保存了下来(这点就连演义也不否定,详见杨修与曹操的对话);再如陈琳为袁绍写书,大骂曹操的种种“罪行”,甚至连曹操的父亲和那个太监祖父都给骂了,曹操看后很生气,但击破了袁绍后,陈琳被俘时,曹操却对他说:“你骂我无所谓,但为什么连我父亲与祖父一齐骂?”陈琳听后连忙道歉,曹操爱其才能,不但不加害陈琳,反而录用他;当他攻打徐州的时候,实际上忠于汉室的陈宫趁机背叛了他,并打开了城门迎接吕布,后曹吕二人经过无数场交战,最终击破了吕布,陈宫受死,然曹操仍厚待陈宫的家属,并不因陈宫的叛变而报私仇;还有就是关于处理张绣的问题,张绣杀了曹操的爱将典韦,曹操深恨之,但张绣后来投降曹操时,曹操仍能从大局着想不予计较,其他诸如此类的,多不胜数。有人摆起架子说他虚伪,不过是因为怎么怎么才去什么什么的,这些话未必有说错,但笔者要在这里斗胆问这些人一句:“你就一定办得到吗?”是的,我们就说曹操虚伪吧,那么这样虚伪法,说来也不容易,许多人的心胸不见的广大,但都想在人民群众前摆个样子,可都未必就一定能做得到,甚至这些爱批评别人心胸多么狭窄的人,自己也不见得多么的清高,相反,往往正是因为人们自己也不清高到哪里去,才会处处挖别人的缺点,也不肯承认他人的优点,因为如此这般,“非正统”的曹操和孙权等人往往成为了“学者”口诛笔伐下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