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挥师南下,进击刘表。表卒,琮降,曹操形势大好。然而,“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孙刘联军又败曹操于乌林,操北还,心中却还惦记着荆南三郡和交州,便“辟(刘巴)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无奈“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遂远适交阯。”当是时,“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时诸葛亮在临。……巴人交阯更姓为张,与交阯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由次可见,刘备在荆南防守严密,而士燮赤壁之战后对曹操不再抱有幻想。此后,围绕着荆州之争,孙刘展开了新一轮对交州的争夺。
曹操、刘表对交州势力的渗透,是曹操统一全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刘表割据荆州的必要举措,然而曹操、刘表却以中分交州而告终,刘表对交州北部具有实际的统治权,而曹操则鞭长莫及。赤壁战后,南北军事均势,荆州易主,对交州的争夺便转入孙刘手中了。
三 刘蜀、孙吴的交州之争
诸葛亮在《隆中对》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且能南抚夷越。胡三省曰:谓自桂阳、苍梧,跨有交州则利尽南海。可见占据交州是刘蜀的既定政策。加上吴巨是刘表派遣的苍梧太守,赤壁之战中,刘备念及“与苍梧太守昊臣(巨)有旧,欲往投之。”可知交州北部与荆州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建安十三年,刘备南征四郡后,并没有出兵交州,而只是以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样既念及与吴巨的旧情,与之结成联盟,又重兵驻守荆南,势在保持对交州的影响,也加强了对东吴的防备。此时,争夺交州的优势全部在刘备。
然而,交州突然间被孙权夺走。建安十五年,“步骘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持节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想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也。”
交州作为刘备的势力范围,建安十五年,为何孙权冒着与刘备交恶的危险,置交州刺史呢?《三国志》刘备传、诸葛亮传、关羽传建安十五年俱缺略,此时,刘备势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对此,《三国志》有如下记载:建安十四年,“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进京见权,绸缪恩纪”。对于刘备何时进京见权史学界有建安十三年、建安十四年、建安十五年三说,此时期正是孙刘调整战略,伺机进取之时,弄清这段史实对了解吴蜀交州的争夺及其关系很重要。
对于建安十三年说,据三国志集解“王昙曰此不纪年月,大致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以十四年春婚于京也。据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刘备后(复)从权借荆州数郡,也列于建安十三年下。
对于建安十四年说,《稽古录》建安十四年春,孙权以妹妻备,备至京口谢;周瑜徙备于吴,权不从。
对于建安十五年说,《资治通鉴》建安十五年条,(备)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通鉴纪事本末》十五年冬十二月,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后史家都从《通鉴》说。
从京的设置看,“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故《稽古录》中,京口应作京城。《三国纪年表》记载:十四年冬大帝自吴徙京。可见建安十三年说为误。再说倘若刘备十三年人吴借荆州数郡,何以“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刘琦未死求都督荆州?由此言之,建安十三年说不成立。
笔者以为,刘备当是建安十四年入吴,至迟在建安十五年得返荆州。建安十四年,瑜上疏曰: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挚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又庞统传注引江表传曰:先主与统从容宴语,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甚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也,诚出险途,非完全之计,可知刘备建安十四年已经在吴。由于建安十四年,孙刘联军与曹仁相持,刘琦又突然死去,刘备缺乏占据荆州的理由,又江北战事紧张,但对孙吴有利,此外周瑜雄据南郡,荆南被吴包围,与跨有荆益相距甚远,对于刘备而言形势十分“危急”,不得不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对孙吴而言,在南郡孙刘势力犬牙交错,且南有刘备,北有曹仁,被曹刘势力包夹。且东线战事吃紧,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军至谁,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滑入淮,出淮水,军合肥。因此,孙吴需要刘备在长江上游共拒曹操,只得安抚刘备,“进妹固好”。因此刘备十四年入东吴更接近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