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寻找魏延事件真相(转)     发新帖 
——《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汉晋春秋》记载: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蜀书魏延传》: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 
——臣松之以为亮在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欧血,盖因亮自亡而自夸大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欧血乎?及至刘琨丧师,与晋元帝笺亦云“亮军败欧血”,此则引虚记以为言也。其云入谷而卒,缘蜀人入谷发丧故也。 
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诸葛亮是死在五仗原的军营中,诸葛死后,蜀军才开始撤退;另一种认为:诸葛亮病重了,在安排好撤退计划后,蜀军开始撤退。部队进入斜谷后,诸葛亮才死。目前大多数资料均支持第一种意见。而我以为:第二种意见,才更符合实际的情况。 
1、前面我们介绍过,两军对垒,最害怕的就是主将突然死掉,这样对整个部队的士气、指挥等均要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搞不好就会被敌人趁机加以打击。因此,对兵法非常了解的诸葛亮不会不清楚这种危险。诸葛亮会怎么做? 
是非要等自己这个主将突然死去后,冒着军队出现危险的局面才开始撤退? 
还是趁自己还有一口气,先行组织撤退,把部队带离危险区域?我以为,以诸葛亮的思想境界,应当不至于把蜀军致于如此危险境地,而未死先退才是合理的。 
2、对于诸葛亮是先死还是后死,先死对诸葛亮的名声有好处,可以得到战斗到最后一息,战死疆场的美名;而后死,则对诸葛亮美名不利,但是对蜀军安全撤退有利。诸葛亮应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他更关心的应是蜀军的安危。 
3、对于反旗鸣鼓吓走司马的地点,应该是在谷外。因此,如果诸葛亮未死先退,那就不一定是死诸葛走生仲达,因为杨仪反旗鸣鼓时,虽然诸葛亮本人确实已经撤退入谷了,但是很可能还未死,但也是病的奄奄一息了。 
4、至于什么诸葛亮欧血,并没有必要去否定它的可能性。因为现在也不清楚诸葛亮到底什么病去世的,如果是什么到晚期容易咳血或吐血的病症,则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大概后人担心说诸葛亮欧血,有损其光辉形象吧。 

七、关于魏延烧绝栈道的错误记载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 
《晋书宣帝纪》记载:“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於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宜急追之。……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 
《水经注》记载:“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谓是道也。” 

根据上述交战双方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情况是: 
1、 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带兵先行撤退,并沿途烧绝了斜谷中的阁道; 
2、 杨仪烧营撤退,司马懿出兵追击,被杨仪吓退; 
3、 数日后,司马懿在观察了蜀军遗弃的营垒后,判断诸葛亮确实已死,下令急追; 
4、 魏延在撤退途中全部烧毁了峡谷中的阁道,并撤到了斜谷的南谷口; 
5、 杨仪带领10万大军翻山越岭、劈山开道,随后也赶到了南谷口,与魏延交战; 
6、 司马懿的追击部队快速追击一直追到了赤岸(今陕西留坝东北20公里),也没有追上蜀军。 

问题是:魏延真的是烧绝了斜谷中的阁道吗? 
1、 斜谷中地形险要,仅有的道路在许多地方都是架设在崖壁上的阁道,周围均是险山恶水,根本无法行走; 
2、 杨仪带领的是10万大军和大批辎重撤退,不是少数人马;
admin  2011-04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15 18:07:48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