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战吕布,程昱顺利识破了袁绍的“连和”之计,而吕布也还是最终败在了曹操的手中,白门楼上“江湖独狼”人头终落地;官渡战前,程昱又以不足千人的部队“顽强的抵抗”了袁绍的数十万大军,而随后袁绍的结局也正如程昱之前所言,中原地区被曹操统一;赤壁之战,程昱料到孙、刘二人必会联合抗曹,并且他又在危机时刻再次展现出了与其年龄极为不相符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但是,这最后一次的“绝唱”,此时却显的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曹操最终还是遭遇到了生平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在随曹操征战的这漫长的十几年中,程昱一直在曹操麾下的核心谋士集团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他也同样用完美的表现展示出了其自身的价值,一次次的使人为之折服。对程昱而言,他本人深谙乱世的功成身退之道,当曹操的事业正盛时自请归隐,以求保其全家。所以,在曹操的后期活动中,程昱就此在众人眼前逐渐的销声匿迹。
四、老骥伏枥散余热 平反昭雪得善终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马超,派曹丕留守,使程昱参军事。同年间,河间田银、苏伯等突然起事造反。于是,曹丕派将军贾信征讨,没过多久,叛军便惨败并有千余人来向曹丕请降。在当时,由于朝中之法规定“围而后降者不赦”,所以这自然使的朝中议者皆以为应按照旧法所示,即诛杀全部降军。但此时早已退居二线的程昱却认为,若真的要诛杀降军,建议曹丕先向曹操禀告后再行使。他向曹丕及百官解释道,之所以要“诛降者”,那是在以前局势处于“扰攘之时”才执行的,因为当时“天下云起”,“故围而后降者不赦”,可以示威于天下;而如“今天下略定”,且战事又发生在“邦域之中”,所以即便诛杀了这些叛军也“无所威惧”,并且这也无法体现出之前“诛降者”的用意。就这样,程昱力排众议,从众人屠刀下挽救了数千人的性命。随后,曹丕派人请示曹操,曹操果然下令不要诛杀降者。曹操还都后,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欣慰,并称赞程昱“非徒明於军计”,而且“又善处人父子之间。”
故事继续发展着。此时,已年近八十的程昱本希望与家人尽受天伦之乐,平静的度过最后一段日子,但是,他终未能如愿。根据史载,程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于是,便有人诬告他谋反。最初,曹操并没有多加理会,反而更加善待程昱,可随后发生的事情程昱却万万没有料想到......公元216年,曹操晋爵为魏王,程昱任卫尉。此时,性情暴躁而怪僻的程昱与中尉邢贞发生了“争威仪”,随即便被罢官免职。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即位。因程昱曾在曹操西征马超时给予过曹丕不少的帮助,旧恩之下,程昱“复为卫尉”并晋封乡侯,增邑三百户,连旧封共八百户。而后,正当曹丕打算再进一步任命程昱为三公时,遗憾的一幕发生了,一代智者最终未能等到荣耀的颠峰时便悄然地离开了,时年80岁。程昱去世后,曹丕大为伤感,追赠其为“车骑将军”,并谥为“肃侯”。
就这样,“落寞”的智者程昱最终以一种不是十分完美的方式谢幕了,很不明白程昱为什么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会和邢贞这样一个“小人物”较真。对于邢贞这个人物,查史无传,唯一一次登场便是在奉曹丕之命出使东吴,即封孙权为吴王时——“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尽管此时的邢贞身为太常,官高权重,但还是很难想象以曹操与程昱多年的交情,曹操会因“争威仪”这件事将其罢免。在这里,程昱的问题或许还是出在“性刚戾,与人多迕”上,再加之其退隐多年造成的距离上的疏远,曹操终于被各种流言激怒了;更或许是,与其委曲求全,倒不如潇潇洒洒的大干一场,而那样也似乎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性格刚烈率直的程昱身上那种名士之风......尽管最后的故事有些曲折,有些遗憾,但程昱总算还是得以善终,至少在这点上,他要比自己的好友荀彧幸运了许多。
结语
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勇敢果断,用这几个词来形容才华横溢的程昱似乎再合适不过了,而程昱也用自己完美的表现很好的诠释了它们的含义。综观程昱一生,他虽没有像郭嘉、周瑜、诸葛亮那样,为其身后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颂,但在此时,程昱的一点一滴却又显的是那么实而不华,令人叹服。或许,这就是一位“落寞”的智者在“平凡”中的亮点吧......
注:魏明帝曹睿青龙元年五月,程昱、曹仁、夏侯敦三人共配祀于太祖庙;齐王曹芳正始四年七月,张辽、徐晃、夏侯渊、曹洪等人也得配祀,而与程昱同身为核心谋士集团中的荀攸则于正始五年十一月方得配祀。根据资料记载来分析,程昱去世后超越了他生前的大多数战友,并成为了曹魏集团中排名仅次于夏侯敦、曹仁的重量级人物,这大概是他生前唯一一次始料未及的。
一家之言,望各位三国鸿儒及饱学之士多加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