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庵
http://www.9z99.com/sheng_index/list.asp?id=6229&sheng_id=hunan&chanel_id=jindian 常德市-安乡县 相传三国蜀将赵子龙征五溪,曾在此驻军筑营,原建有赵侯庙,打鼓台。(见安乡县志)
http://www.anxiang.gov.cn/menu/axwh8.htm 晒甲山
今城关镇保堤庙境内,县城中心以东约2公里处。相传赵子龙(赵云)曾在此晒过铠甲而得名。
晒旗坪
今安猷乡桃花岭村境内,距县城以东约6公里。相传赵子龙曾在此晒过战旗,故得名。
桂阳蒙泉(万军泉)
http://www.chenzhou.gov.cn/guiya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92 (见桂阳直隶府志)
至于蒙泉说法有三。一谓承受之意。赵云任桂阳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 蒙恩载德,千古佳话。二含八卦之意。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其坎上艮下之卦为蒙。三曰初始之意。 ...赵云亮节高风,史册可鉴,声名如泉,有口皆碑。蓉山苍苍桂水泱泱将军之绩山高水长。
又因子龙任桂阳太守三年,郡人既感此佳泉,复蒙恩载德,又慕其品格高尚,不为色动, 不为利诱,故名蒙泉。
子龙郡坛子肉
www.gyzf.gov.cn/qyfc/cpzs/200509/248.html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子龙将军智取桂阳郡。子龙将军驻守桂阳郡期间,治军抚民有方,受到老百姓爱戴,老百姓用猪肉皮和五花肉放入方元五爪辣椒酱坛子里,用民间传统工艺腌制数月后,赠送给子龙将军下酒送饭。其味道又香又辣,回味悠长,深得子龙将军喜爱。子龙郡坛子肉由此而得名,流传至今。子龙郡坛子肉是用优质新鲜猪肉(五花肉、瘦肉、血肠)加入本地特产方元五爪辣为主要原料,经过烧、炸、腌、蒸等特殊工艺结合民间传统配方精制而成。
赵云寨
ww.cqcsh.com/gb/product/product.asp?ID=475
ww.sinoct.com/hometown/homeshow.asp?id=11394
位于重庆长寿湖大坝不远处的狮子滩口,有一山堡名叫麻竹岩,岩上建有一古寨——赵云寨,因其紧靠狮子滩,故又称为狮子寨。
相传赵云寨是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成都建立蜀国后,指派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在此征战、驻防。赵云为了抗御外敌、巩固防区,便在麻竹岩上垒石、筑营、建寨,而修建成的山寨。人们为了纪念赵云在此建寨驻防,便将此寨取名为赵云寨。
赵云寨建成后,赵云在此扎营驻防,战时浴血拼杀,闲时演练操兵。战马所至踏出的脚印,至今仍依稀可辩。想来,狮子滩长寿湖一带,当年曾是兵家相争的古战场哩。
登上高耸的赵云寨,但见用条石垒砌的古寨墙巍峨矗立。古寨墙上,一棵棵合抱古榕,盘根抱石,苍劲挺拔。寨内,藤蔓缠绕,树木参天。置身其间,仿佛当年古战场上驰骋拼杀的吼声又在响起,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号)驻防征战的威武英姿又在眼前闪现。
赵云寨因其巍峨雄姿和古老传说,被列为长寿湖“八景”之一的“古寨雄姿”
赵云洗马池
www.chengdu.cn/historyculture/detail.do?ID=319 www.chengdu.gov.cn/glamor_chengdu/ detailSub.jsp?id=175&ClassID=02050402
zhlsw.my.china.com/new_page_321.htm
(见华阳县志)
在竹林巷和平街小学内,传说是蜀汉大将赵云的故宅,其操场就是他的洗马池。据民国《华阳县志》载:“在治城中子龙塘街,宅旁有池。相传侯洗马处也。因洗马池,蜀人称池为塘,故又名子龙塘。其后遂以名街。自建骆文忠公祠后,街又改呼骆公祠矣。”骆(秉璋)公祠街就是原来的子龙塘街,解放后更名和平街。
清嘉庆时,祠内曾建有雅致的亭榭,园林胜景享誉一时,成为名人骚客留连的好去处。在《船山集》中有《洗马池上诗》。咸丰时,四川提督周达武以数千金购买此宅。据民国《华阳县志》载,当时,周达武“仍以一龛奉顺平于池上”,文士名人欢聚这里,赏荷泛舟。后顾复初等也曾踏访过这里,并留有词《贺新郎·甲寅仲冬饮周执奄丈园赵顺平池上》一阕,又在《乐余静廉斋文集·芙蓉池馆记》一文中写道:“汉赵顺平侯洗马池,其地适当锦城之中,故周执奄通政建有别业……”清代末年,这里被改成“迎宾馆”,后又成为县女子小学。解放后,街更名为和平街,学校改名和平街小学,洗马池也填成了操场。
竹林巷的东侧,今和平街小学的校园,当系赵顺平候(赵云)宅第后面的子龙塘旧址。 赵宅的前门在和平街。[清末]为迎兵馆,后院有竹林。 竹叶巷因巷内有“竹叶亭”而得名。 ...
http://www.bashu.net/geography/chengdu/chengdu_street_name_06.htm 石经寺
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丛林之一,地处于龙泉山脉中段之东麓。始建于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前后)乃蜀汉赵侯(赵云字子龙)之香火也。
www.heshang.com/archive/index.php?t-15148.html www.ctnews.com.cn/gb/2005/01/17/zglyb/whsd/10.htm tour.scol.com.cn/html/2002/05/001006_126163.htm
www.cdcd.gov.cn/jqjd/jqjd_sjs.html 石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朝。蜀汉时期(221―263),蜀将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唐时建大殿。明正统年间(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宝相,使大宝殿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并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驻锡天成寺期间,曾自锦江泛舟,出峡云游楚、吴等地,得荆王江夏王等厚遇,名声大震。振兴臣济,成为一代高僧,并被朝迁岫封为荆壁禅师。天成寺亦隋之名扬巴蜀,饮誉海内。楚山本人更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我国古典名蓍《聊斋志异》、功代文人墨客及近你大作家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里,对石经寺的名声及香火盛况均有描述。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