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 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曹瞒传>
首先, 一本贬曹的<曹瞒传>应无可能会凭空杜撰一些曹操的英雄事迹而令与主题自相矛盾; 再者, 如蹇硕的叔父无任何恶行, 宦官集团无可能不借机罢免曹操, 所以恐怕是他们哑吧吃黄莲。此事惊动全城, 杀蹇硕的叔父(当然封建时代不能以法治的标准来衡量, 能做到法术已很不错)的结果就是"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 自此以后谁也不敢再犯, 罪恶城(洛阳)的治安从此得到长足的改善。
至于究竟何解不报复, 由于无记录, 可能是与曹腾的余荫及其势力有关: 曹嵩以曹腾养子的身份由司隶校尉而转至大司农, 大鸿胪, 更用一万万文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一职; 曹腾弟褒官至颍川太守; 褒子炽(曹仁的父亲)官至侍中, 长水校尉, 陈侯; 曹腾侄儿鼎官至尚书令; 曹瑜官至卫将军; 曹腾有一个堂侄(曹休的祖父)官至吴郡太守。
曹氏的经済实力更雄厚, 曹嵩不用多说; 曹纯(曹仁弟)僮仆人客以百数; 不过还是曹鼎的侄儿厉害, 仅兵都有千余多。那时的东汉经済已开始崩溃: 在桓帝寿三年(公元157年)有人上书说:" 民以货轻钱薄, 故致贫困, 宜改铸大钱", 下旨议论, 考廉刘陶等反对, 但最后的结果居然是" 帝竟不铸钱" ! (见<后汉书 刘陶传>)这就是部曲与佃客的成因之一, 正因曹氏在政治和经済都举重轻重, 所以无痛脚的曹操不是能以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借故杀之。既得利益者对曹操的正义行为也无可奈何, 结果假意升他为顿丘令以免他们的特权再度受损。
任职顿丘令虽无什么记载, 但覌<曹植传>曹操对曹植曰:" 吾昔为顿丘令, 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 无悔于今" , 应有些可自得自豪的事。不久又被征召回京出任无实权的议郎; 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 皇后宋氏与宦官冲突, 遭谗言被废, 曹操因其表妹夫宋平亦连坐受罪(注11和注13)
但不久(公元180年), 朝廷需要一位精通<尚书>, <毛诗>, <左氏春秋>和<谷梁传>而又能运用于行政上的人才(注12), 精通古学的曹操当然顺利复任此职(注13), 有无限热情的曹操并无因此事的打击而冷却, 更提出为陈蕃, 窦武等人平反, 但在被宦官掌握下的朝廷, 当然是石沉大海。
正当灵帝仍醉生梦死的时候(注14),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 疫症流行,灵帝在梦中惊醒并亲自祈求上天及广征良策以解决面临的困境, 曹操借机直谏: ”三公告发者徙具其名以在维护私党。”结果司徙陈耽免职并由太常袁隗接任(注13和注15), 从前的正义之士也被征回洛阳, 但一切以为时已晚。
这时的曹操活在一个乱世, 对眼前的一切有着无限的感慨, 并写了: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对酒>
这是曹操的理想世界并以此为目标;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于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度关山>
这也表达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其中心内容是说执政者应该实行“人为贵”的政治。诗中具体提出了“人为贵”的三个方面;一是要爱惜百姓,不要“劳民为君,役赋其力”;二是要严守法纪;三是要厉行勤俭。曹操一生尚算节俭, 也以穿锦服为由借机杀了曹植妻。且死后的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