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怀抱重视民生,响应和谐的美好目的,区区以为,在《三国志》里有另一疏要远比华歆此疏好得多。拿这篇文章做代表,要比《止战疏》更有义有理,。想必对三国历史有数十年研究心得的胡老不会不知,但为什么胡老却只提止文而不提该文呢?在下不得而知,亦不可妄加猜度。只不过秉着学术讨论的目的,在这里提出来。这篇文章就是《虞陆张骆陆吾朱传》里骆统一疏,姑名之为《消息疏》,以对“止战”。
前面说过,与其今人弄笔舞墨,不如看时人的评价。骆统尚有一长疏收在本章的张温传里。一章里收录两篇长文,可知陈寿对骆统的文笔是欣赏的,而在后面的评论也认为他“辞切理至”,充分认同了骆统的文章用词深刻,道理明显。而同章的几位人物,也是吴国的才俊,把骆统归于此类,其地位自现。故骆统的文才必比华歆要高。而就写作来说,消文开篇即立势非凡“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排比列论,用词恰当,立论于不败之地。然后引经据典,铺陈辞藻,层层推理,拨丝抽茧,最后再收以典故,论之王政,使得整篇文章层次分明,力量十足。比起止文简单的表达要更加巧妙深刻得多。特别是“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的六民说,可谓至理名言。并在后面不断的论证,来证明前面立论的正确性。通过点明国家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自己心如火焚。然后再证明普通老百姓生活痛苦,征伐对于他们家庭的严重破坏,而推论出“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接着举出民间弃子这一人间惨剧就是因兵役而生,加强论据,遥相呼应。继而用“民水国舟”的典故再次来告诫孙权应该“与民消息,观时制政”。最后点明当下政治的隐患是过分强调官吏的征收政绩,急功近利,不晓仁惠,无视民生。由此可知消文才是充分地从长远的民生角度出发,正视普通人民在战火中受到的种种伤害,并点明当时政治的弊病和危害,希望通过孙权的“补复荒虚,深图远计”来改革现状,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可知无论是文章的措辞抑或对民生的重视和理解,骆统的《消息疏》都要比华歆的《止战疏》优秀得多。因此,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民生角度,《止战疏》都不具备成为三国时期代表作的资格。如果基于对当前和谐社会观念的配合,以及当下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有着多年研究三国历史经验的胡老应当提出用《消息疏》来顶替《出师表》,而非用一个连品性都受到许多人质疑的华歆所写的短文。但胡老却偏偏拿根柴枝当斧头耍,实在让人莫名其妙。故在此处,虽身为后学,但以一贯认真对待学术的精神出发,不得不对胡老的举动和研究成果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