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
【发展国力】
经济和民生方面没得说,以技术提高生产力,农、工、商都有显著成效,就连非急用的基础建设如馆舍、道路、桥梁都大量修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军事方面,蜀汉在失去荆州后早不具备争取全国统治的实力,后又遭夷陵之败更是雪上加霜。作为有战略远见的诸葛亮,军事的战略仍然是积极进取,虽然不符隆中对天下有变的时机,但诸葛亮已改变了战略目标,不再是争取全国统治,而是渐进的发展国力。先蚕食凉州,再徐图中原。北伐之时格局已稳,曹魏根基牢固,不是几次军事行动或奇谋可以撼动。诸葛亮个人的主观努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经过多年治国,积蓄了军事力量,主张减兵省将,精练能战,务使不大伤民力,同时发明新事务提高战斗力。在用兵上不得不谨慎,北伐兵力是蜀汉的命根子,如果输了就连守国门的实力都没了,这也不符诸葛亮的政治目标。第一次北伐因用人失误败了,诸葛亮为此很自责,国人以拔千户和得良将姜维纷纷安慰诸葛亮。
诸葛亮的军事扩张是建立在经济和民生的基础上,即便出兵敌国也是“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这与他个人的治世理念相符,所以诸葛亮病卒,“黎庶追思”。
诸葛亮北伐是有政治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提高国内进取的动力,还可向东吴展示蜀汉完全有抗魏的实力,从而巩固吴蜀联盟;另一方面以武力震慑,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再者蚕食成功可以发展国力。
【经天纬地之才】
诸葛亮自小就是少年天才,“观大略”的实用主义者,融会贯通诸子百家,博采众长,在《论诸子》和《论让夺》也论述了各诸子之长短。诸葛亮从国政到个人生活,深得百家精义,个人简单的理解:
〔法家〕:诸葛亮是标准的法家学说执行者,不过也容入了儒,内法外儒,集霸道、王道大成。
〔儒家〕:诸葛亮无处不体现仁义、中庸、教化的政治思想,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兵家〕:治军史上一流,司马昭灭汉后,特令军事学家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兵法兵制,推行为晋朝的军事制度。诸葛亮还创造了八阵图,“推子八阵,不在孙、吴”,这在古代军事史上作出了贡献,发展了兵法。
〔墨家〕:墨家庶民为本(农与工肆之人),反对保守,主张创造新事物,重视生产知识。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搭桥枪、蒲元神刀 、五折刚铠 、孔明锁 、九连环 、诸葛鼓、水位的标尺、改善了制锦工艺、梯田等等。顺便说下墨子的语言质朴达意为主,不加修饰,诸葛亮或许受这影响“文采不艳”,但其言简洁、遒劲有力。
〔道家〕:汉初文景之治时,是用道家的无为而治,达到休养生息,东汉显然不适合。不过诸葛亮是以“道”修身,《诫子书》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另外“不求闻达于诸侯”与“自比管乐”是不矛盾的,诸葛亮非常赞赏“范蠡以去贵为高”。综观诸葛亮之志,入世是为了“拨乱趋治,救民于水火”,这方面的理念,他与刘备的仁义复兴理念相符,同时被他的诚心和毅力所感动,当然诸葛亮后期增加了一份责任,以报先帝之恩。
〔纵横家〕:诸葛亮在《论诸子》里,指出“苏、张长於驰辞,不可以结盟誓”。三国纵横有限,但诸葛亮的外交仍非常杰出,如《智激孙权》、《正议书》、《绝盟好议》。
〔阴阳五行家〕:诸葛亮懂天文,精通太乙术和奇门术。《二十八宿分野》、《上先帝书》、《阴符经序》、《阴符经注》。奇门、太乙与六壬并称中国上古三大奇术,都是从易经的基础上结合阴阳五行干支历法河图洛书天文星象发展起来。太乙是国术,奇门是军术,两术在古代被称为帝王之术,用来“扶明主”,所以历代皇帝禁止民间私自研习。而六壬术主要是民用,皇帝没有禁习,古代知识分子多喜欢研究。《二十八宿分野》是修正天星度数。
诸葛亮其它的才艺如绘画、书法、音乐方面都很有造诣。以诸葛亮的大才而不能实现复兴大业,陈寿,“盖天命所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对于想不通的事,则归为“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