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败亡后,横行两崤间的张白骑孤立无援,马腾等随即东讨,手下大将庞德冲锋陷阵,勇猛无比,为曹操除去了在侧腋的最后一个大患。
⑴案《三国志·公孙瓒传》:“辅身诣太祖,拜左度辽将军,封亭侯,遣还镇抚本州。”;而《后汉书·公孙瓒列传》:“操以辅为度辽将军,封都亭侯。”;《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操以辅为右度辽将军,还镇幽土。”胡三省以为度辽主护南匈奴,以西河为左,幽土为右,当是,诸说不同如是。按度辽营常置,主护南匈奴,似不应以地域对应,今仍从前说。
⑵案《三国志·张既传》:“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三国志·杜畿传》太祖语彧:“张晟寇肴、渑间,南通刘表”,考虑曹操初平河北,军势大盛,群雄膺从,北征幽州时后方反叛的多是袁绍故旧,张晟有三个可能:一是张杨入据前河内本地小股割据势力,但不至于到这时还没有归曹,因为河内在曹氏北征第一线,袁曹之战的侧翼重要战场,袁绍、曹操都没有理由不解决他;二是张杨、眭固旧部,那么官渡及后应当是袁绍属下;三甚至本为袁绍、高干或袁尚属下,或受高干派遣南下打击曹操后方,欲与刘表并势,或者与高干意见不合准备南下附刘表。濩泽,在今山西省阳城县固隆乡泽城村一带;壶口关,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壶口乡。
⑶案《新唐书·地理志》:“陕州陕郡……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陕津。”则当弘农郡陕县西北黄河渡口,今三门峡市西北2公里。渑池故城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英豪镇附近;蠡城在今河南省洛宁县马店乡西北。
⑷案《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胡三省注,当为河东郡河北县。则应从安邑南下湖县(今灵宝西西阎镇附近)过河,需东经雒阳,而且二崤因兵祸已阻断,从下文看似不应如此;以之释曹操所在河北,从安邑避兵北上应更合理。
⑸案《三国志·杜畿传》:“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於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且固等未显绝王命,外以请故君为名,必不害新君。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必伪受吾。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遂诡道从郖津度。”郖津,弘农郡城北黄河渡口,今河南灵宝函谷关镇北。
⑹案《傅子》曰:“(范)先云:‘既欲为虎而恶食人肉,失所以为虎矣。今不杀,必为后患。’”
⑺案《三国志·杜畿传》:“固欲大发兵,畿患之,说固曰:‘夫欲为非常之事,不可动众心。今大发兵,众必扰,不如徐以赀募兵。’固以为然,从之,遂为赀调发,数十日乃定,诸将贪多应募而少遣兵。又入喻固等曰:‘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固等恶逆众心,又从之。於是善人在外,阴为己援;恶人分散,各还其家,则众离矣。”
⑻案《三国志·曹仁传》“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
⑼案《三国志·武帝纪》:“干遂走荆州,上雒都尉王琰捕斩之。”;《典论》曰:“上雒都尉王琰败之,追斩其首。”;《典略》曰:“上雒都尉王琰获高干,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室,以为琰富贵将更娶妾媵而夺己爱故也。”;又《魏略·严干传》:“会以建策捕高干,又追录前讨郭援功,封武乡侯,迁弘农太守。”似乎追捕高干之功非王琰一人,王琰后为护羌校尉。上雒,在今陕西省商州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