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转载]蜀汉职官制度研究     发新帖 
        四、蜀汉职官制度概论

        为什么三国中蜀汉政权最先灭亡?这当然有诸多原因,在职官制度中也能找到因素,有的甚至是极重要的因素。 

        (一)蜀汉官制多承汉制
        1、选官入仕制度仍承袭了汉代旧制、特别是东汉的察举征辟旧制,重名节胜于重才干。《杨戏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有常播"举孝廉,除郪长",《张翼传》有张翼"举孝廉,为江阳长"、《蒋琬传》有蒋琬"举茂才,琬固让……"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按东汉旧制,郡府察孝廉,州府举茂才。茂才远高于孝廉。但蜀汉所处时代与两汉已大有变化,其中较突出的是地方豪族经济高度发展。在蜀中的具体反映是"大姓"普遍兴起。他们在政治、经济、甚至武装上都拥有相当实力。为保护既得利益,豪族势力要求参加国家管理。面对这种历史趋势,当时魏、蜀、吴三国作出了三种不同的选择。
        魏国选择了"九品中正制"(由朝廷选拔各地"贤有识鉴"的大族名士为一郡或一地之"中正",推荐其同籍士人,分为九品,朝廷据此授官),公开、大胆地改革旧的官制,从制度上保证了豪族的入仕之途。曹魏(西晋)最后能一统天下,与这种改革当有很大关系。东吴虽未从官制上进行大的改革,但主要依靠江南土著豪族管理国家,仍能得到土著豪族势力的普遍支持;在每遭外侵的关键时刻,豪族多能站出来保护自身和国家利益,故其政权能多次击败曹魏和蜀汉的进攻。蜀汉选择汉代旧制,其实质是依靠外来势力(主要是荆楚集团),在巴蜀内地(主指四川盆地内)排挤和有控制地使用益州土著豪族大姓。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便是其生动写照,这也是其在三国竞争中最先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蜀汉朝廷承袭了东汉"事归台阁"的管理体制。早在刘备任汉中王时,就设置了尚书台。章武元年,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总管军国大事,同样品级的司徒许靖无加衔,则很少过问政事,如同虚设。蒋琬、费祎先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皆总管军国大事。皇帝出征时,尚书令率行台以随。日常事务,尚书令向有录尚书衔的上公请示,即有录尚书衔的上公直接管理尚书台。东汉以降,三公虚设,事归台阁,蜀汉体制亦承此风,有录尚书事衔的上公正是利用尚书台这个机构来控制朝廷,近而左右皇帝。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义、陈祗、董厥、樊建等人先后曾担任过尚书令。尚书令品级虽不太高,但却控制着朝廷实权。尚书令地位之尊,可从刘备托孤时,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共同受托,以及诸葛亮死后,先后执政的蒋琬、费祎皆为前任尚书令等事中看清。
        3、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书·郤正传》言郤正为秘书令,"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于忧患",可证蜀汉也承袭了汉代的品秩制度。品秩:凡是中二千石官吏的丞为比千石,真二千石官吏的丞,长史为六百石,比二千石官吏的丞为比六百石,令,相为千石者,其丞、尉为四百石,令、相为六百石者,其丞、尉为三百石,长、相为四百石及三百石者,其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障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置秩。 

        (二)丞相的设立及其变化
        蜀汉仅在早期设丞相之职,任相之人也仅限于诸葛亮一人,共十四年。相比之下,曹魏、东吴则长期设相,有的还设左丞相、右丞相、副丞相等。蜀国设相时间明显短于魏、吴,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究其原因,主要当与诸葛亮在世时,丞相权限过大,并与帝权发生了冲突有关。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立即取消了丞相之职,继任者蒋琬不再担任丞相,先以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名义执政,次年以大司马录尚书事名义执政。从本文所列相府和大司马府属员的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的属员少得多,原丞相的一些权限已被其它职能部门分割。蒋琬之后,又取消大司马之职,费祎仅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名义执政。从丞相、大司马相继被取消的历程看,后主刘禅试图削弱相权、加强帝权的意愿非常明显,唯因时逢三国鼎立,竞争激烈,而自己才能有限,其功效不显而己。蜀汉相职的变化,为重新评价在蜀汉皇帝宝座上坐了四十年之久的后主提供了重要线索。
admin  2011-04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4 08:06:31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