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蜀汉王朝职官系列
章武元年(221)夏四月,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大赦,改年号;"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以此为标志,开始了蜀汉王朝的职官系列。
丞相:掌丞皇帝,助理万机。章武元年置,刘备时未曾设置相府(国事多直接由刘备决定)。刘禅一接位便在建兴元年开设丞相府,军国事无论大小皆由相府决定。诸葛亮死后,即罢削此职,不再设丞相。属官:军祭酒:魏国亦设此职,名军师祭酒;吴未设。《来敏传》:"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中军师一人。魏设此职,吴未设。《刘琰传》:"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杨仪传》:"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后主传》:"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前军师一人。《刘琰传》:"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邓芝传》:"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后军师一人。《费祎传》:"亮卒,祎为后军师。"《杨仪传》:"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长史-人,千石,管理相府诸曹事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后主传》:"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王连传》:"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向朗传》:"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留府长史一人,丞相外出,则负责相府事务等。《姜维传》:"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后主传》:"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司马一人,千石,负责相府卫队,警卫丞相等;从事中郎,千石,参与谋议军国之事;主簿、记录,审阅各种文书等事;参军,平时参与谋议,战时可为督军;西曹掾,负责选举和推荐人才;又设令史;东曹掾,属;仓曹掾,负责仓谷之事;记室,门下督。
大司马:上公,掌武事。刘备为汉中王时曾自为大司马,称帝后不欲分军权于他人,不再置此职;诸葛亮为相时,集军权于一身,也未置此职。诸葛亮死后,延熙二年,蒋琬累迁为大司马,开设官府,政事多由此出。府属:长史一人,千石,管理诸曹;司马一人,千石,主兵卫府;主簿一人,省录众事;军谋掾,车曹掾。蒋琬死后,又罢削大司马之职,可见此职与帝权及其它重职已有矛盾。丞相、大司马依次被罢削的事实,说明后主曾试图加强帝权。
太尉:汉制,太尉掌武事。蜀以丞相诸葛亮掌武事,太尉之职备员而已。《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载诸葛亮上言说:"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证明蜀汉确曾设过太尉。但太尉的担任者甚至不见于《三国志·蜀书》,可见此职如同虚设。《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上官胜曾为蜀汉太尉。蜀汉此职不常置,可能在罢丞相同时罢此职。
司徒:汉制负责民事(西汉后期与东汉时常以此职替丞相)。章武元年许靖由汉中王太傅迁任此职,次年卒后不再设此职。蜀汉民事实际上亦归丞相处理,此职备员而已。
以上皆上公。秦汉官制有三公之设,东汉名义上司徒当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国政,而实际上则权归台阁。蜀汉从集权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不足设三公。章武初有丞相、太尉、司徒,缺御史大夫,章武二年后不再设司徒;蒋琬执政时,有大司马,无大司空、大司徒。从费祎执政起,以大将军执政,不再设"三公"。
尚书令:秦、西汉为少府属官,掌奏章文书。东汉政归台阁,尚书令成为仅对君主负责的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入三国后,各国吸取东汉后期的教训,尚书令的职权有所削弱。诸葛亮时,蜀汉以丞相在百官中最尊,李严虽为尚书令而职权不大。《先主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逝世后,尚书令的职权立即大起来,又回到了东汉后期的轨道。《后主传》:"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蒋琬以丞相留府长史的身份担任尚书令后,便可总揽国事,为百官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