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负责统率军队及征伐。刘备、诸葛亮时集军权于己身,不设此职。蒋琬执政之初为尚书令,欲以此职总管全国军国大事则"名"不太正,蜀中可能还有一些议论。当时,丞相之职又已罢削,于是便参照西汉武帝以后大将军执政的前例,新设大将军。蒋琬于次年担任此职,于次年再迁为大司马。延熙元年,费祎亦由尚书令迁此职,负责军国大事。姜维、董厥后亦任此职。景耀元年,又分置右大将军,阎宇曾任此职。府属:司马一人,千石;主簿一人,省录众事;参军、东曹掾-人。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吴班、(右)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左)张翼、(右)廖化。有的置参军、营都督、帐下将(帐下督)等属官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军师将军:《诸葛瞻传》: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抚军将军:《蒋琬传》: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征西将军:黄忠、魏延、姜维、张翼、宗预。
征南将军:赵云、刘巴、姜维。
征北将军:申耽、夏侯霸。
镇军(大)将军:为加衔。《宗预传》:宗预病后,还成都"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两个都是虚职。《陈祗传》:"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
镇东将军:赵云。
镇南将军:辅匡、马忠、张冀。
镇西将军:姜维、胡济。
镇北将军:黄权、魏延、王平。有的置参军为属官。
安南将军:马忠、霍弋。
平西将军:马超。
平北将军:马岱。
前将军:关羽、李严、袁琳、邓芝、胡济。有的置主簿属官。
后将军:黄忠、刘琰、吴班、吴壹、刘邕、宗预、姜维。
左将军:马超、吴壹、向郎、句扶、郭修。
右将军:张飞、高翔、辅匡。
征虏将军:张飞。
镇军将军:许靖、赵云、陈祗、王嗣。
辅国将军:董厥、董允。
辅汉将军:李严、张裔。
振威将军:费观。
扬威将军:李福、刘敏。
奋威将军:马忠。
扬武将军:法正、邓芝。
安远将军:邓方、王嗣。
昭德将军:简雍。
荡寇将军:《张嶷传》:"嶷至,拜荡寇将军。"
讨逆将军:吴壹。
讨寇将军:王平。
讨虏将军:黄忠、上官雝。
秉忠将军:孙乾。
建义将军:阎晏。
奉义将军:姜维。
忠节将军:杨洪。
建信将军:申仪。
安汉将军:糜竺、李恢、王平、李邈。
镇远将军:赖恭、魏延,
执慎将军:来敏。
抚戎将军:张嶷。
绥武将军:蒋斌。
翊武将军:诸葛攀。
兴业将军:李严、王连。
副军将军:刘封。
翊军将军:赵云、霍弋。
辅军将军:来敏。
昭文将军:《伊籍传》:伊籍"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
牙门将军:魏延、王平、向宠、龚禄、王士、句安、李歆。赵广、刘林、王冲、张嶷。
偏将军:赵云、黄权、张裔、费祎、许允、爨习、刘敏。
裨将军:李严、费祎、霍峻、王平、杜义。
将军:吴兰、雷铜、吴班、冯习、陈式、张南、陈留、句安、李韶、傅士仁、郑绰、张休、李盛、黄袭、张尉、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
将:詹晏、陈凤、姚静、郑他、王林。
蜀汉军制多本汉制。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的地位与三公相等。刘备过去曾任左将军,蜀汉左将军的地位较高,与三公相等。"征""镇"中,资历深者可加"大"字,如魏延、张翼、宗预曾为征西大将军,马忠、张翼曾为镇南大将军,宗预为镇军大将军。魏制,四"镇"地位次于四"征",蜀汉却不一定,赵云就曾由征南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后又因失利箕谷被贬为镇军将军。将军,或为加衔,马忠曾以庲降都督加奋威将军之号,刘敏以汉中左护军加扬威将军,法正以蜀郡太守、邓芝以中监军加扬武将军。其它将军名号或无定制,可因时因地因事而随时命名。汉制,将军皆负责征伐,即皆为武将;蜀汉却有文官为将军者,如法正、孙乾、吴壹、许靖、伊籍、简雍、来敏等人,仅是品级、位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