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众卿,政府之重臣。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汉之九卿,每卿皆有众多属官。蜀汉简政,卫尉以后七卿,其属官或多被删削,或文献失载,皆无考;从设置属官的情况看,蜀汉政府在九卿中特别重视太常、光禄勋。
大长秋:一人,二千石。负责奉宣中宫之命;凡朝廷给赐皇室宗亲及宗亲当谒见皇帝者,具体办理有关通知,随中宫外出。许慈、来敏、梁虔曾任此职。
太子太傅:诸葛亮曾兼此职。
侍中:比二千石。负责宾赞礼仪;皇帝外出时随从护驾,负玺陪乘,日常备帝切问近对,拾遗补阙。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三国志》卷35《蜀书·诸葛亮传》)便反映了其职能。廖立、马良、郭演、关兴、郭悠之、费祎、宗预、诸葛瞻、董允、陈祗、樊建、张绍等人曾任此职。属官:中常侍,比二千石。负责侍卫皇帝左右,从帝入内宫,赞导宫内诸事、顾问应对。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侍从皇帝左右,关通宫内外,与侍中一道出入内宫,近侍帷幄,省阅检查尚书上报的文书等。黄门丞,随帝出入。
录尚书事(或曰"平尚书事"):无定员,公卿的加衔,无所不统。早在刘备任汉中王时,就设置了尚书台。章武元年,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总管军国大事,同样品级的司徒许靖无加衔,则很少过问政事,如同虚设。蒋琬、费祎先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皆总管军国大事。后因加强帝权的需要,此衔地位略降,镇南大将军马忠、卫将军诸葛瞻、辅国大将军董厥皆录尚书事,权虽较重,却无力总管军国之事。尚书令,一人,千石,负责选署及奏下尚书文书众事,总典纲纪,无所不统,其机构叫尚书台。皇帝出征时,尚书令率行台以随。日常事务,尚书令向有录尚书衔的上公请示,即有录尚书衔的上公直接管理尚书台。东汉以降,三公虚设,事归台阁,蜀汉体制亦承此风,有录尚书事衔的上公正是利用尚书台这个机构来控制朝廷,近而左右皇帝。法正、刘巴、李严、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义、陈祗、董厥、樊建等人先后曾担任过尚书令。尚书令品级虽不太高,但却控制着朝廷实权。尚书令地位之尊,可从刘备托孤时,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共同受托,以及诸葛亮死后,先后执政的蒋琬、费祎皆前任尚书令等事中看清。属官:仆射,六百石,负责开封,掌授廪假钱谷,尚书令不在时,则奏下众事;尚书,五人,六百石夕或分曹主事.吏部负责选举,左民负责修缮功作飞盐池园苑,客曹负责处理外国夷狄之事,五兵负责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民,度支专门负责军国支计。(蜀汉有选部郎,说明曾经分曹,但具体情况巳不太清楚);郎中,四百石,负责文书起草;有吏部飞左选、右选,度支诸曹,其它或漏载,尚书主书令史。尚书郎中草稿后呈交尚书令审阅,通过后交令史重抄。
中书令:一人,千石。与中书监共同负责枢密,可与尚书令-样奏事,又负责诏诰、诏草等事务。向充曾任此职。
秘书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掌校秘书,或用其他官吏兼任此职。却正曾任此职。属官有秘书吏飞、令史、郎等。
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负责皇帝的禁卫军。向宠曾由"典宿卫兵"的中部督升为中领军,有时也外出征战。吴班、冯习、龚衡曾为领军,张翼曾为前领军,赵统曾为行领军。属官:中护军、前护军、后护军、左护军、右护军各一人,负责皇帝的禁卫军,上朝时总统诸武将,负责武官选举诸事。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各一人,皆比二千石,负责宿卫兵。蜀汉的后护军不见于记载、据秦汉官制既已置中、前、左、右护军,后护军也必置不疑,文献失载而已。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在殿中负责图籍秘书等事。向条曾任此职。御史中丞在汉代本是御史大夫之丞,御史大夫转为司空(西汉末及东汉)后,留此职于宫中,蜀汉无御史大夫,此御史中丞之职能只是原御史大夫的很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