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授节、铜虎符、竹使符等。孟光、王士曾任此职。
殿中督(中部督):一人。皇帝宿卫兵将领之一。向宠曾任此职。
掌军中郎将:董和。
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张裔曾任此职。
翰林中郎将:诸葛赡。
笃信中郎将:丁咸。
武略中郎将:杜祺、樊岐曾任此职。
昭武中郎将:胡济。
绥南中郎将:张翼。
盐府校尉(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王连、岑述曾任此职。属官有典曹都尉。
昭信校尉:《费祎传》:"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此职魏、吴不设,蜀汉仅见费祎一人,当系因人、因事而设。
宣信校尉:《霍峻传附子弋传》引《襄阳记》曰:"罗宪字令则。……后主立太子,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美焉。"此职吴亦设。为代表本主外出执行某种特殊使命的官职。
宣信中郎:《董允传》:《襄阳记》曰:"董恢字休绪,襄阳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
将兵都尉:赵正。
绥戎都尉:《李严传》有"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
中都护:李严。有参军、督军等属官。《李严传》:"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行都护:《蒋琬传》:"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诸葛瞻传》:诸葛瞻"于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监军:或为加官。刘邕、马忠、杜祺、张毣、姜维、王含、霍弋、杨戏、靳详。
护军:各重要城镇及将军出征时设置此官。具体名称因地而异:汉中左护军(刘敏)、江州护军(辅匡)、汉城护军(蒋斌)、庲降护军(霍弋、黄权、吴壹、陈戒)、永安护军(陈到)。
司隶校尉:比二千石,汉制为负责察举百官及京师附近郡犯法者,并领一州。蜀汉此职不兼理益州事务。章武元年,车骑将军张飞兼领此职,不久,丞相诸葛亮代张飞,领此职。
堰官:这只是略称,具体职称待考。此堰官当是专为都江堰的管理而设。率丁一千二百人从事护堰和岁修等事务(《水经·江水注》注引《益州记》)。东汉蜀郡在郡府中设置有"都水"衙门,专门管理水利事务。在郡守的掾吏班子中,还专门设置"都水掾",为太守的专职水利秘书、顾问。西安汉城曾出土"蜀都水印"封泥,在近年发现的李冰石像上,也有"都水掾尹龙、长陈壹"的铭文。蜀地正是由于较早便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官吏,水利建设得才到较大、较好的发展。都江堰的岁修工程,过去主要由民间自理,现在改由官府主持、并由高级官吏亲自主持每年祭祀李冰的活动。三国时期,西蜀豪族经济高度发展,各有武装,争水事件必然经常发生,都江堰堰官手握兵权,当主要是针对豪族势力。蜀汉时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统一直运行良好,与此有关。另外,"堰官"直接接受朝廷管辖,不受郡、县地方政府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