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重任务
中央兵居无定所,或派地方讨贼,或在中央参与政变,敢死兵及解烦兵可派到丹杨讨贼,无难督也能率领三位将军(施绩、孙壹及全熙)收押奋威将军诸葛融,因此都督远征近讨,两相咸宜,不尽然只能在中央驻守,或在地方留屯。
(二)军区都督
北有长城,南有长江。长城功能不仅只能直接阻敌,亦能以烽燧通信机动兵力;长江功能也一样,除了单纯截江阻渡外,连络通信有如长城。
孙权在关羽于荆州置江边屯候后,也在长江沿岸设置烽火,大约间隔每三十里或五十里,从西陵可以传火至吴郡;这与汉文帝得闻警报事相同,匈奴虽远袭边境萧关,但烽火已能传至长安,故汉军能动员十万骑兵驻防。
1.濡须督
人数:可考计八督。
描述:控制江淮重点要地为合肥濡须,也是南出巢湖的要点,孙权在赤壁战后,接受吕蒙的建议,筑坞设镇。赤壁战后,曹操及曹丕动兵数以十万计,屡次皆受阻于此。
第一位在濡须牺牲的江东都督为公孙阳,因在濡须口江西营被攻破而受掳。其后各督如下:
(1)督濡须:周泰。
(2)濡须督:蒋钦、朱桓、张承、骆统及钟离牧。
(3)濡须都督:张承。
其他比较事项:
(1)区辖领域:濡须既不为州、亦不为郡、而是水名,濡须水入江处为濡须口,孙权于当地设坞驻兵,因此濡须督与其视为行政区域之长官,不如看作军事要点之指挥。
(2)兼职加官:周泰为平虏将军、蒋钦为荡寇将军、朱桓为裨将军、骆统为偏将军、张承为奋威将军、钟离牧为扬武将军。
(3)应战责任:曹操至少二次进攻濡须,均由孙权亲征应战,最高指挥权并不落在濡须督身上;反过来说,濡须督不单只守濡须,有时侯还要支持其他邻近地区如羡溪等。
(4)统御关系:出现督濡须、濡须督及濡须都督等不同名称,时间不同而有不同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