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小说充历史
陈寿《三国志》(以下简称“陈志”)叙事简练,后虽有裴注和《三国志集解》等书,但仍感不足;此中尤其是《蜀书》,因蜀汉不重视记史,至陈寿修史时,即使
是传说和口碑都甚缺乏,如《关羽传》,对他到涿郡(河北涿州)前的一段始未,就语焉不详。依我看就是他孙子关彝辈都不清楚了,所以陈寿就采访不了,只有用
“亡命奔涿郡”一言了之。由此产生不少扑朔迷离,但对于朱文提出的诸葛亮与关羽诸问题,还是清楚的,有脉络可连的。
此处切不能以小说替代历史,对此盼望与朱教授取得共识。朱文有两处似涉及混淆史事的文字:一是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为何不尽做军师的职责,力加劝阻”关羽北征;二是关羽北征,“没有刘备的命令,关羽是不敢擅自进兵的”。因为有刘备的命令,诸葛亮自知关羽北伐必败,却听之任之,送他进鬼门关。
这两件史事,不见于陈志、裴注和有关魏晋笔记 (如 《殷芸小说》)碑记,而广见诸于元明平话杂剧,以及由此嬗成的《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 》有刘备三顾茅庐后,“待孔明如师”(第三十八回),“更要诸葛亮为军师”(第三十九回),诸葛亮的军师权力极大,调兵遣将,所有刘备时期发生的火烧博望坡、新野、赤壁鏖战,取四郡以及后来取西川、东川,全是诸葛亮挂帅,处置所有军机。这大概即是朱文所称诸葛亮的军师权力能“劝阻”关羽北伐,而有意让他倒霉,借吴人之刀杀之的一大理由。
有关“关羽北征”,仅见自《三国演义》,乃是刘备由汉中回到成都,“忽听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人胆寒,自然瓦解矣。’刘备大喜,就命令关羽率军北上攻襄樊。”(第七十三回)
此两条有极大的形象思维文化成分,而为朱文史据,以至产生不必要的误区。
诸葛亮“军师”说
三国时期确有“军师”官职,且还有前后左右中军师名称,为丞相府、将军府属官,均为第五品,多非军中官。诸葛亮从未任 “军师”,他在刘备取四郡时,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取成都后,直到刘备做皇帝前的五六年,他始终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刘备)府事。斯时,他的权力虽大,但是属于行政和后勤。凡征战事宜全由刘备一手而定,如远征东川和西川,以及后来刘备称帝后大伐东吴。“先主外出,亮常供守成都,足食足兵”。有关关羽出兵北征和由襄樊前线撤退时的进退维谷,诸葛亮是做不得主,也是不能替代刘备作任何决定的。所以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是刘备最称职最合格的“秘书长”、“后勤部长”,但决非是“司令官”或“参谋总长”。
关羽北征情事
关羽北征始于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已取得汉中(东川)和上庸 (湖北西北部),曹操大军退扎长安(陕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究竟是谁挑起的,诸说不一。《三国志·关羽传》,“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但同一志中 《于禁传》作 “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如据同一志中《曹仁传》推理排比,参照有关文字,乃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后,宛城 (河南南阳)守将侯音、卫开与关羽勾通,据城反叛,延及周边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谓是“梁(河南汝州)、郏(河南郏县)、陆浑(河南嵩县东北)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此间场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关羽注视,即由荆州(湖北江陵)引军北上接应;但在关羽还未至襄樊时,曹仁已会同由长安来的庞德先遣部队攻复宛城,诛杀侯音等人。庞德即会同曹仁“遂南屯樊,讨关羽”。
此时关羽行动日程,参照清瓦斯同《三国大事年表》和谢钟英《三国年表补正》可列为:
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曹仁等将南下荆州,七月,关羽军先发制人,北上,与曹仁军相持于襄阳、樊城。曹操由长安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