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三国志•先主传》: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
《三国志•诸葛瑾传》:(诸葛瑾)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三国志•朱然传》:蒙卒,权假(朱)然节,镇江陵。
《三国志•吴主传》:(黄初)二年四月,刘备称帝於蜀。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八月,城武昌……
②《三国志•陆逊传》:(陆逊平宜都之战)(李)异将水军,旌将步兵……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奏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
按:陆逊等屯巫,其固可知。
③按,《先主传》云:(章武元年)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
是知刘备七月东征,孙权遣书请和于开战之前。
又《诸葛瑾传》云: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
检《吴主传》可知,孙权十一月受封吴王,时去刘备东征已垂四月。既称吴王,可知诸葛瑾与备笺于十一月后,是为孙权二度求和。时三峡之役已兴,吴军已破,故多卑辞。
④《水经注》:秭归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
又按:《魏书》云:(黄初三年春正月)癸亥,孙权上书,言:“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三国志•先主传》云:军次秭归……(章武)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故知出秭归者非刘备本人,乃其“支党”,即冯习、吴班者流。备当住跸秭归。
⑤《后汉书》武陵郡孱陵县条注魏氏春秋云:“刘备在荆州所都,改曰公安。”《通典》、《十道志》诸书同。
按:五溪蛮马援所征也。备镇荆州,五溪晏然,入吴即数叛归汉,其服备可知。
⑥《三国志•钟离牧传》:永安六年,蜀并于魏,武陵五溪夷与蜀接界,时论惧其叛乱,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往之郡。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屯于赤沙,诱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抚夷将军高尚说牧曰:“昔潘太常督兵五万,然后以讨五溪夷耳。是时刘氏连和,诸夷率化,今既无往日之援,而郭纯已据迁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见其利也。”
按:是知“诸夷率化”需刘氏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