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后,有两个情况促进了中国航海术的发展,一是前面说到过的造船技术的进步,二是司南的发明。在司南发明之前,由于缺乏航海经验,中国人不大敢深入大洋,司南发明之后,在海上判断方向就方便了许多,尽管早期的司南十分简陋,但毕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频繁的出现在大洋上了,于是中国迅速成为海上强国。这种进步到了明朝初期达到顶峰。代表就是古代史上最庞大的船只——宝船。对宝船的大小,争议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从近年来的材料看,我认为它的排水量在3000-5000吨之间,长约70米左右。即使按最小的估计:2000吨,也是一艘令人敬畏的巨船了。要知道,同期欧洲最大的船只排水量也只有两千吨而已。但这种巨船没有什么作战价值可言,它太昂贵(整个舰队中只有六艘),机动性也非常差——当然,也没有海盗能够攻击如此庞大的舰队,甚至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民族,也都没有一个能以海军跟中国舰队对抗。
中国军舰的发展始终遇到本节开头所说的两个问题的困扰。随着封建社会后期自闭症的发作和倭寇问题的影响,中国海上发展萎缩了——因为倭寇隐蔽在沿海广大人民中间,明廷实在分不清谁是“倭”,谁是良民。于是采取一了百了的办法:“片板不准入海”,直到1567年解禁(仍有严格限制),但近两百年的海禁已经令中国的航海业从此一蹶不振。清朝初期为了防范沿海汉民资助郑氏集团,重行禁海。后来解禁,但对居民的航海设置了重重限制。中国的航海业更是奄奄一息。可以想到,这时的中国水师成了无源之水,难以维持了。清朝主力战舰竟然是以渔船为原型设计的,这种战舰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一书的价值了。
中国人也设计过一些怪诞战船。比如有一种空心船,从侧面看跟一般战舰没有区别,但里面没有甲板!如果披甲的敌兵跳上这种船,就会掉进水里淹死。对于这种发明,把它跟“罗你命3000”并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