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楼
说几处楼主此帖的硬伤错误。
第一,占房陵和上庸。是营造北进之势。不是东进之势。楼主这里写错了。孟达,刘封,关羽,刘备他们的兵锋一直向北。在孙权袭杀关羽前。
第二,于禁和庞德是被汉水暴溢淹没。但真正围困他们的是关羽。不是山洪。关羽乘大船而出。率兵包围了于禁和庞德的军队。于禁当时被水逼到山上。庞德在死战。后来庞德军除庞德外投降。没有关羽的包围。曹仁或曹操会派兵接应于,庞。所以应该说是关羽围困了他们。
第三,关羽与孙权并非关系不好。楼主这里也错了。关羽发怒的理由是“忿其掩迟”。关羽在攻襄樊时就请孙权支援自己。孙权还答应了。他一边应承出兵,一边派亲信先致关羽。让使者缓行。其目的在于不出兵或不参战而分享胜利果实。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不可能对孙权有好的观感。何况孙夫人先前在荆州带着吴兵破坏社会秩序关羽是亲眼所见的。所以孙权在这个节骨眼上求婚。也无非是想把关羽的女儿当作人质。将来以此为要挟换取荆州土地。关羽不许婚也很正常。
第四,吕蒙的偷袭,恰恰最不符合东吴的利益。后果是夺取两个半郡。引来了刘备的复仇大军。和曹丕的兵临建业。以孙权向来的求平衡的稳健派作风来看。给东吴带来如此大的风险。只能说是失策。而不是成功。
第五,孙权在当时的地位始终是低于曹,刘的。孙权早中期也是坐观成败的观望派。刘备胜。他会附和刘备。曹操胜他会附和曹操。他是个中间派。要么降汉,要么降魏。孙权早中期的打算就是这个。对刘对曹都不存在敌人的设定。孙权所为,不过是尽量在曹,刘之争中撇清自己。尽量麻烦不沾身。这就是孙权的老二哲学。他是被迫这样做。而不是主动去利用谁。
第六,孙权的小聪明不是要将祸水引向曹操。楼主这点也错了。即使孙权想引也引不了。曹操和刘备都目光如矩。不可能识不破这一点。刘备失人又失地。地是孙权夺的。人是孙权杀的。头是孙权送的。刘备不是傻子。也不可能把帐计在曹操头上。孙权送关羽头颅。目的是要把曹操拖下水。大难临头时与东吴捆绑在一起。而此时,曹操却撇清了关系,抛弃了孙权。
第七,孙权其实一直犹豫不决。他给曹操刘备的信也屡次表明了他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劝曹操正名号。不过是想曹操正了名号以后,刘备将不得不先讨伐曹操。以解他袭荆州之危。别忘了他在曹**后还让诸葛瑾给刘备写信求和。所以孙权压根是没有立场的。一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楼主说他什么深知与刘备必有一战。那纯属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