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江东双杰与东吴命运
幼时即读《三国》,每当读至虎牢关之战,总会遥想其时的江南,庐江舒城有两位风流少年一见倾心,惺惺相惜,竟成兄弟之亲。喜欢孙策,是因为《三国》;但喜欢周瑜,却是在了解史实之后。《三国》素来有扬有抑,当然也有因扬而抑,周瑜便是神化诸葛亮的牺牲品;然而这一扬一抑,在我心中却是适得其反,对周瑜却更喜欢了。
把孙策和周瑜并称为“江东双杰”,不仅是因为二人尽皆青年才俊,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奠定了后来的吴国基业。孙权的吴国能鼎足天下,实是此二人之力。“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很欣赏这个“坐”字;“吾得称帝,皆公瑾之力”,一“皆”字当不过分。
在我看来,孙策当属少年早成之人。这大概要因为孙坚死的太早,若以年龄来算,孙坚死时止三十七岁,其时孙策当在十五与二十之间。少年丧父,又有高堂弟妹,孙策身上的责任不可谓不重,何况孙策乃将门之后,又有父仇待报。孙策不愧是雄才大略,忍辱负重之人。冢中枯骨袁公路一向不识人才,对孙策却大为心折。但袁术终不能用,而孙策也绝非人下之人。质玉玺而发兵,如蛟龙之入海,似猛虎之归山,自此孙策纵横江东,不可复制,几年之间,
展开
2楼.
周瑜最令人心折的是他的性情和胸怀,当然还有军事才能。“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而最能体现周瑜军事才能的无疑当属赤壁之战。强敌将至,文官束手,而武将摇摆。“天下事,一人而已”,每当读至东吴文官武将分批探访周瑜询求意见时,我都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作为东吴的头号军事首领,是战是降,周瑜一人决也。“众人辞去,周瑜冷笑不止”,夫居危险多恶之境,必存高远决绝之人!
赤壁一战,曹操北逃,自此不敢南向。东吴大获全胜,但我并不把赤壁之战看作是东吴命运的转折点,因为东吴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方针,都一直是自“保”,至少在孙权来说是这样。我倒宁愿把赤壁之战看成是周瑜个人人生的转折点,之所以这样说,是和周瑜的个人处境有关的。
周瑜初从孙策平定江东,虽是功不可没,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功。身无巨功而身居显位,自然会有人怀疑和不服。程普自恃三朝元老,即不把周瑜放在眼里。如果说孙权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么周瑜也需要机会来证实自己的才能。赤壁之战时,周瑜三十二岁。我有时就想,周瑜三十二岁时的军事才能能比他二十四岁时强多少呢(周瑜二十四岁时即名震江东,皆呼“周郎”)?赤
展开
3楼.
孙策过于自恃武力,像斗将多过像诸侯。
不过我觉得他也是三国中相当出色的君主之一。
起码比孙权强多了。
4楼.
什么叫“乔公(大乔和小乔的父亲)的两个女儿虽然长的一塌糊涂,但能有你我这样的女婿,也应该很高兴了”?
楼主是故意的还是文言水平太低啊.
5楼.
“乔公(大乔和小乔的父亲)的两个女儿虽然长的一塌糊涂,但能有你我这样的女婿,也应该很高兴了”
----
吐血……
tieba123.com
6楼.
谢谢楼主的精彩文章
可惜小说的关系 东吴的人物都不是太受欢迎,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他们都是铁铮铮的硬汉子的事实!!
7楼.
LZ喜欢孙周两个帅哥,到也可以理解,若是谈政治和军事,那就不免荒谬了!孙家两兄弟,就政治才能看孙权高于孙策,孙权当政后的举措没什么不当的,换了孙策不会做的更好。孙策固然可以袭击曹操,提前和北方发生军事冲突,未必就能打赢曹操,而后方不稳,多半会搞得得不偿失,事实上孙策也是因此而死(莫说孙策之死是偶然,偶然中有必然)。孙权难道是守成之人吗?不然,他的政治嗅觉是极好的,该出手是就出手,决不含糊,你看他两次袭击荆州,诸葛亮都没想到吧!
至于你说的周帅的宏图大计,愿望是好的,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别人已经讲的太多,就不说了。
123
8楼.
NO``11`楼的``东吴谁的军事比孙策和周瑜还要高?``在只有兵马数千`的情况下`还要多是步兵而开拓江东``谁还能做到```你怎么看出孙权政治才能比孙策好``孙策在江东极负盛名``个人魅力不是孙权可以比拟的``而对于北击曹操``偷袭许都``个人认为胜出机会非常之大``若论曹操单与孙策抗衡``很难说谁胜谁负``但当时曹操大部分力量都在官渡与袁绍对峙```若孙策进攻`则会形成两面夹攻之势``曹操想打退两家兵超难``
9楼.
至于你说的周帅的宏图大计,愿望是好的,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别人已经讲的太多,就不说了。
作者: 诸葛大梦 2007-8-20 16:21
你何以见得周瑜的宏图大计不能实现?
他所策划的进军路线,不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后来实行的路线,几乎丝毫不差。
这不是刚巧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周瑜宏图大计的正确性。
10楼.
少年英杰啊,可惜命不长,要不绝对完美。
作者: 372885176 2008-1-26 00:34 回复此发言
----------------------------------------------------------
是呀,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