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诸葛亮军事政治方面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15 人气1221 |< [1] [2] -> >|
1楼.  从综合国力来看。诸葛亮接手的蜀国,是一个刚刚遭受彝陵惨败,元气大伤的蜀国,是一个内忧外患的蜀国。彝陵之战,蜀国丧失了数万东出的精锐部队,丧失了无数的军资器械,丧失了傅彤、程畿、张南、冯习、杜路、刘宁、黄权、马良这样的将领人才,新生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再者,除了彝陵之战,蜀国的其他人才也相继损失。章武二年(222年),蜀国太傅许靖、尚书令刘巴、骠骑将军马超又相继逝世,使得蜀国的人才危机雪上加霜。除了人才危机以外,南中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处理。在蜀国建立初期,南中越崔夷首领高定率众反叛,军至新道县结果被李严击败。而汉嘉郡太守黄元,听说刘备在永安病重,于章武二年十二月起兵反叛。次年三月,黄元又利用诸葛亮赴永安探望刘备的机会,率军火烧了临邛县。最后被蜀军所平。虽然这两次叛乱都被平定,但由于蜀国建立时间不长,“南抚夷越”的措施一直未能得到执行。而且蜀国之主刘备又于章武三年病逝。彝陵新败、元气大伤、人才危机、黄元叛乱、南中问题以及新丧国主,这些都是蜀国的内忧。而蜀国的外患,指的孙刘联盟的破裂。前面在分析“隆中对”时已经提到过了。东和孙权在“隆中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刘备、诸葛亮只是在荆州完全被夺,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2楼.    从经济上看。曹魏方面对于经济问题,一贯是非常重视的。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得兖州之时,其手下治中从事毛介就向曹操明确指出“修耕植,畜军资”的建议,(见《毛介传》)曹操对于毛介的建议非常赞赏。且曹操又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采纳枣诋和韩浩的建议,在许昌试行屯田,并任命枣诋为典农都尉主持其事,当年得谷数百万斛,取得了巨大成功。枣诋死后,任峻继任典农中郎将,在所有州郡例置田官,招募流民,组织生产,推广屯田。由于“屯田制”的实施,促进了曹魏的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魏国国力,较好地解决了军粮供应,减轻了农民运送粮草的劳役负担。史称曹操屯田,“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见《武帝纪》注引《魏书》)这就为曹操统一北方和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原先许多不进行生产的流民、降卒转变为了生产者,据《国渊传》上所说,“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屯田制”还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而做为曹操的后继者,曹丕除继续执行“屯田制”外,还专门设置了“专掌军国支计”的度支尚书,负责筹划军粮,足食济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3楼.   第六次北伐,诸葛亮鉴于每次北伐,皆因粮尽退军,故于建兴九年(231年)后,就劝兵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兵三年,以做战时所用。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调动所能征发的军队,出斜谷,遣使约东吴孙权同时出兵,共伐曹魏。蜀军到达眉县后,屯于渭水之南。司马懿亦引军渡渭,背水为垒以拒亮。司马懿仍沿用坚守不出,待蜀军粮尽而退的办法,而诸葛亮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两军相拒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懿始终不出。亮送巾帼妇人之服至懿处,懿故意上表请战,以搪塞诸将。蜀军与魏军相持半年有余,于当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享年五十四岁。司马懿得知此消息,率军追赶。蜀将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做反击状,懿不敢逼。蜀军得以结阵而去,入斜谷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退生仲达。”懿因此自嘲道:“吾能科生,不便料死也。”(见《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及蜀军退,懿巡视蜀军营垒处,叹道“天下奇才也!”(见《诸葛亮传》)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先扬声由斜谷道攻取眉县,使赵云、邓芝率一枝兵马为疑军,据箕谷吸引魏军主力曹真部。而自己则自率大军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4楼.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见《诸葛亮传》)。也就是说,如果单从作战所受到的损失来看,魏军所遭受的损失要远大于蜀军所受到的损失。诸葛亮处在兵少将寡和运粮困难的不利条件下,面对强大的魏军和由司马懿、张合、郭淮、曹真等魏之名将及所构铸的坚固防线面前,仍屡次对魏采取主动性的进攻,并能给魏军予重创,极大程度地消耗了魏军实力,实属不易。还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和富有军事韬略的司马懿任其自来自去,甚至受到“巾帼妇人之服”的羞辱,还被时人讥之为“畏蜀如畏虎”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而司马懿曾说过“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见《资治通鉴》卷74景初二年)况司马懿并非不想消灭蜀军,且他曾两次令魏军追赶南撤的蜀军,但都无功而还,反而赔上大将张合的一条姓命。若以此观之,说诸葛亮用兵平庸,实难令人信服。
    诸葛亮的北伐虽未最终成功,但也不能算是失败。因为失败和未能成功还是有区分的。诸葛亮在北伐中,做到了“夫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而且战争本身就是“胜可知而不可为”的(《孙子兵法。军形篇》)。从南征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5楼.        第二,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杰出军事思想家。 
  
    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邪阳都。在这片齐鲁大地上,先后涌现过姜太公、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等杰出军事家。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从小就对兵家思想有过极为深刻细致的研究。在诸葛亮的军事理论思想中,不仅继承了前秦兵家的优秀理论,还有不少触及并超越了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可贵之处。最典型的要数诸葛亮对于士兵在战争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诸葛亮认为“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见《诸葛亮集》卷2《兵要》)这里的“有制之兵”即是指政治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士兵。这样,即使是将领的指挥才能稍差一点,也不一定会打败仗。相反如果部队政治素质差、战斗力不强,作战将领纵然优秀,也不一定会打胜仗。他还主张“兴战必用众心”(见《诸葛亮集》卷3《便宜十六策。喜怒》)和“察众人之心,扬士卒之能”(见《诸葛亮集》卷3《便宜十六策。治军》)。在这里我特别把它和《孙子兵法》做个比较。《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讲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tieba123.com

6楼.  全是转的 ~~~ 不说都是实话 北伐并不是失败 记得都是蜀的小胜 而后粮草不足 来结束的 也不知道 现在怎么就成了北伐一直失败了
[楼主] 333  2011-04

7楼.  基本赞同!但部分观点不同。如“三国之中,以蜀国人才最少。”这我就不这么看!三国之中,论国力,的确是蜀汉最弱。只有一个州嘛。但国家大小和一国人才并不完全成正比。如中国,加拿大都比美国大,人才有美国多吗?魏国人才肯定比蜀汉多。但东吴就未必!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理来看。东吴的确基本有三个州。但他的人才来源,主要是扬州。(还只是大半个,江北在魏国手中)。荆州,他的确后来也得了大部分。但是最后才得的,荆州的人才在赤壁大战前后就被曹操和刘备平分秋色了。如蒯越,文聘等,去了魏国。以诸葛亮为首的一批人才,加入蜀汉。东吴实际基本上是得其地而不得其才!他还有个是交州。交州是现在的两广地区。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唐宋年间,尚属落后地区。在唐朝中后期,才有参加全国考试的记载。还是其北部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三国时,虽是我国领土,却基本没有进入我国文化氛围。多时半开化或未开化的地区。这样的地区,获得物质资源是有的,但想获得人才资源。实在是缘木求鱼!而蜀汉虽后来只有一个州。但其荆州的人才,在刘备入川后,都基本进入益州。如后来诸葛的接班人蒋琬,就是一个。东吴人才来源,实际基本是一个州,而蜀汉却是半个荆州加一个益州。
[楼主] 333  2011-04
123

8楼.  诸葛亮是个优秀的人才,不是个优秀的领袖。凡事事必躬亲,不懂得培养下属的能力 
——————————————
诸葛或许有这毛病。但说不懂得培养下属的能力,过了!马忠当年一地方上的芝麻官。诸葛放手使用,最后成了南中军政长官。蒋琬当年一文笔小吏,在诸葛亮去世后成了诸葛政治接班人。王平一中下及军官,成了数一数二的北伐大将,等等。 不都是诸葛执政时期的培养吗?
[楼主] 333  2011-04

9楼.  个人认为孔明的政治才能无与伦比,军事才能仲达与伯言均有过评价(说白了就是说他固执,守成),最失误的是大包大揽之后,蜀汉的后备人才不足
[楼主] 333  2011-04

10楼.  刘璋手下的军事人才都比诸葛亮手下的强 
————————————————————
这话大谬!一,刘璋手下的军事人才,很多不就是诸葛手下的吗?如吴懿,吴班,陈式等等。要说人还是这些人,到了诸葛亮时代应该实战经验更丰富!二,那些没加入蜀汉集团,当了炮灰的,应说也有才,但说比诸葛亮手下强却未必。如张任等,是很有胆略,但比魏延,姜维强吗?
[楼主] 333  2011-04

回复15   |< [1] [2] -> >|

  登录 | 注册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4 08:33:23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