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大神推荐】伐蜀(完整版)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29 人气487 |< <- [1] [2] [3] -> >|
11楼.  八,绵竹 

十一月,邓艾军进入连绵一百五十里的左儋道,这段山道位于江由南涪水边,傍江背山、俊俏险狭,人们左肩担担行走,路上竟不能换肩,左儋道即由此而得名。①潘尼《恶道赋》形容此路:道深地狭,坂峭轨长;轮舆颠覆,人马仆僵。不过总比先前凿山开道的阴平道好的多,魏军只得束马悬车,继续前进,一路之上如果有蜀军拦截,想必是进退无门,可是由于诸葛瞻的固执,魏军终于畅通无阻的来到涪关。 

邓艾以兵不满二万,束马悬车,自投死地,而不战连下江油、过左儋,有如神助,魏军个个勇气陵云,将士乘势直前。②仗着这股锐气,甫一交锋,就打垮了蜀军的前锋。在涪关北面为山地,而一过涪南至绵竹可就是平原地带了。昔日刘备入川,就是先据涪关,打退刘璋军的数次进攻,然后长驱直下,迫降绵竹。③由此可见涪关是下成都的关键,可是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当大礼送给了邓艾。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诸葛瞻于绵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2楼.  九,空冢 

邓艾破诸葛瞻入绵竹,不久这消息就传到成都刘禅和剑阁姜维那,诸葛瞻如此快的败亡,势必成都和剑阁都没有心理准备。值此形势下,死守剑阁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据守雒城、拱卫成都才是当务之急。由于成都、剑阁两地直接通路绵竹、涪城均被邓艾占据,消息不通。一下谣言满天飞,有的说刘禅要死守成都,有的说刘禅要往东吴、南中跑。姜维只得决定率军撤退,先南入巴中,再“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 ① 。《三国志,钟会传》云:“维等闻瞻巳破,率其众东入于巴”。可是看其后钟会派遣“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姜维)腹”,可见姜维走的是涪城南面,那么姜维军走的路线当为,先有剑阁南下至梓潼县,再沿潼水顺流至广汉,然后由广汉往西就到郪、五,这也是当时最快捷的行军路线。姜维撤军郪县自有用意,如果刘禅真的往东吴跑,就必经郪县,如果刘禅不打入吴的主意,五城离开雒城仅七十里,姜维也可以由此西入成都、雒城抵御魏军。 

对于姜维当时态度及其和成都的关系,《三国志》和《华阳国志》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 

维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3楼.  十,奈何早降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① 

从《三国志》看,是时成都平原是一片大乱,其实上文只述说了一半事实,实际情况还需从其他资料凑合方能得窥全貌。《华阳国志》云:“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破诸葛瞻于绵竹,威振西土,诸县长吏或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勖独率吏民固城拒守。得后主檄令,乃诣艾,故郫谷帛全完。” 

“诸县长吏或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故此邓艾破诸葛瞻后得下绵竹,但是从“故郫谷帛全完”可以知道其他诸城无论降走,粮食是没留下给魏军的。因此钟会出剑阁、邓艾下阴平,其军纪有八字可云——“钟邓之役,放兵大掠”②粮草转运艰难的钟会军尚且如此,那根本没有粮草转运的邓艾,要喂饱肚子就只得打当地主意。好听点叫就地征收,难听点就是大肆掳掠了。自刘禅即位至今,成都平原几不被兵戈四十载,面对如此魏军,“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诸县长吏或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那是自然。但也不能认为全部官民都开溜了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4楼.  十一,“称焉”、“笑之” 

邓艾率军进驻成都,开始对蜀汉政权的上上下下进行接收。本来魏军入城,成都可是人心惶惶。毕竟邓艾征西将军所部颇多羌胡,在那年头羌胡入城等同流寇光顾,“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① 之前魏军一路杀来,也不是什么秋毫无犯、倒是纵兵大掠。故此成都士民也怕自家落个文姬诗中下场。可是前面刘禅奉上的那张清单上军粮物资就邓艾那区区万余“大军”来说,过个新年不成问题。况且对于新主子,总有人会去巴结逢迎的,牛酒金帛、劳军物资自然流水价的送入魏军大营。故此邓艾一受降之后,就“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本以为要来一班赤眉掠长安,却变成一出沛公下咸阳,于是个个忙不迭的称赞邓将军英明。② 

邓艾入城自然要除旧布新、招降纳叛,先学既是同乡又是同姓邓禹的招,承制拜刘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为了安抚刘禅一众蜀汉人员,刘禅获准仍居成都宫中,邓艾还亲自登门拜访。③接着“以师纂领益州刺史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5楼.  十二,总百揆、太保、太尉、司徒 

邓艾兵近成都之时,钟会度剑阁立空冢以誓其志,一入涪城立遣夏侯咸、胡烈、爰青彡、句安、皇甫闿、王买等将对姜维是围追堵截。本以为总得恶战连连尚不知鹿死谁手。那知道邓艾侥天之幸,不战功成。钟会坐拥大军十余万于剑阁几欲回师,却让邓艾以万余人马功成名就,可谓颜面无存。可是现在钟会就是肋生双翼,也赶不及区成都和邓艾一并受降了。正当钟会一众在涪城干急时候,天大喜讯从胡烈那传来了。他们穷追围堵却连边都没沾到的姜维已令部下解甲释兵,送节传於胡烈,随后自己从东道到涪县投降钟会。 

按理姜维等已至郪五,离成都近、至涪城远,却跑到钟会那投降,倒真是舍近求远。其实这得要感谢刘禅,原来刘禅在去邓艾军中投降同时,也下令各郡县和围守的部队都罢兵投降。遣使给姜维军的敕令却是让其向钟会缴械投降。①倒也并不是刘禅特别关爱钟会,而是邓艾之军不过万余,如果姜维的四五万大军跑去成都就降,只要一临阵翻脸,邓艾根本没还价余地。故此为让魏军不起疑心,刘禅才命令姜维军去拥兵十余万的钟会那。 

褒斜道是关中至汉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6楼.  刘禅投降,巴蜀悉平的消息到达洛阳,对于司马昭等这也是一个意外惊喜的讯息。一时间洛阳朝堂乱成一团,任免、大赦、新置州郡……各类诏书流水般的颁下来:首先当然要为有功之臣加官进爵,第一大功臣当然是司马昭本人,按司马昭那路人皆之的心,当然最好把自家升级为晋王。可惜在十月司马昭刚刚进位晋公,到现在两月时间还没到,就算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在同一年里不到两月就当了晋公再当晋王,只好另想办法慰劳自家了。于是司马昭假惺惺的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又把一个挖空心思想出的“相国总百揆”头衔加在自家头上。⑤“百揆”为上古总领国政之殊位。百揆为尧帝别置,舜就担任此职“总领百事”。⑥看来司马昭虽然没当上晋王,却当起了大舜,单等禅让了。只是司马昭没想到才过一百五十余年,当这“相国总百揆”就是刘裕,只是这次遭殃的是他自家子孙。日后在中国历史上举凡要搞“禅让”活剧的,都会先给自己挂上这“相国总百揆”的大招牌。就连顶风臭十八里的侯景、宇文化及、朱温也不例外。 

在司马昭前番几次假惺惺固辞不受相国、晋公、九锡中,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司马昭相国印绶,司徒郑冲致晋公茅土九锡。这两位三公来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7楼.  十三,梦醒就缚 

十二月,洛阳诏书亦到成都,书曰: 

“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① 

要知魏国封建,如不算司马兄弟那号自家授意朝堂下诏增邑自肥的,惟有任城王曹彰黄初二年以鄢陵侯食邑万户。②邓艾本有封邑六千六百户,这次增邑二万,并前达到二万六千六百户。邓艾以一屯田掌犊之出身,得司马懿赏识而拔于农隙之中,如今进位三公之首,封邑侯国之最,可谓人臣之极、功成名就。数十年前曹操降张鲁、取汉中之后,司马懿进言乘势攻取益州,曹操却不同意,答之:“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③曹操那是嘲讽司马懿得陇望蜀而不知足,邓艾今日之成就已经陇蜀并得,也当知足了。可惜他不愧是司马懿所赏识提拔的人,亦和司马懿一样不知足。只是司马懿劝曹操得陇望蜀,邓艾却要劝司马昭得蜀望吴。邓艾制定好灭吴计划,写信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8楼.  新年伊始、除旧迎新,扎起灯笼,敲响钟声,成都城里也扎邓(灯)迎钟,换了一个新的“胜利者”。 

①《三国志,邓艾传》: 

②《三国志,任城王传》: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籓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③《晋书,宣帝纪》 

④⑤《三国志,邓艾传》 

⑥《晋书,宣帝纪》: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⑦《三国志,钟会传》:监军卫瓘在会前行,以文王手笔令宣喻艾军,艾军皆释仗,遂收艾入槛车。《晋书,卫瓘传》: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9楼.  十四,目论者 

卫瓘收邓艾,本是钟会的算计,钟会派其先行到成都拘捕邓艾,是因为卫瓘本兵不过千人,想让邓艾杀掉卫瓘,再借此事让邓艾罪名更大。(注一)卫瓘明知其意,但却无法推托。于是就出现了上文卫瓘半夜偷至成都。①可卫瓘自以檄文宣喻诸军,到平明入城、直趋床前,邓艾父子还在睡梦中。这只能证明邓艾军的将士没有一个去给邓艾报信,致使邓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束手就擒。这个离奇现象还得从邓艾的性格以及待人处世说起。 

邓艾死后,司马昭以为其久在陇右,必然素得士心,如今一死,边境恐怕要发生骚乱,就派相府铠曹属唐彬去陇右暗访,结果唐彬回报:“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② 

段灼在灼上疏追理邓艾开篇就说:“故征西将军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臣窃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以艾性刚急,矜功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20楼.  比起被如此漠视的生者,还有更被漠视的,那就是死者。魏军在绵竹先败后胜,“为国捐躯”的烈士自然不少,邓艾开始急于进军成都,除了还记得把诸葛瞻等的脑袋割下来记功,在入成都之前对于其他早已经无价值的尸首当然是无暇打理。这段时间内蜀军的尸体还可能有亲族乡梓收敛一部分,魏军的尸首搁在那自然无人关爱。等到邓艾想到他们时候,却是一道“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⑥的命令。古时表彰战功堆京观是把敌军尸首封土埋藏堆成一高冢,用意炫耀武功。而“皆与蜀兵同共埋藏”,也就是说魏军尸首和蜀军尸体(脑袋通常割了报功,故不称尸“首”)一起当做垒京观的材料。在我国常用“死无葬身之地”来形容悲惨,可怜那些陇右健儿,生战死沙场,死还不能魂归故里,真是比“死无葬身之地”更倒霉十倍。要知道在古时候最讲究死葬故土,邓艾如此下令,铁定是对死者的最大不敬。(注二) 

生者九死一生、有功无赏,死者堆尸异乡、入土不安,况且生者里面不少是死者的亲朋故友、宗族同乡,而死者的亲族、故旧又何止千万。结果是一见到收捕邓艾的诏书下来,平日同僚、麾下将士、没得封赏的幸灾乐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回复29   |< <- [1] [2] [3] -> >|

  登录 | 注册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4 06:32:06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