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转载——古代的战马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15 人气1119 |< [1] [2] -> >|
1楼.  古代战马种类  
中国的重骑兵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叫“甲骑具装”,源于魏晋南北朝,当时由于长期内乱,加上北方游牧骑兵的大举南下导致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崛起,中国的农业社会出现了向庄园化转变的趋势,无独有偶的是,欧洲同时也受到 蛮族毁灭性的的入侵,可以说由于天灾,象是受到血液中狂燥基因的召唤,当时的游牧民族向农耕社会展开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征服(蒙古后来又重复了一次)。  

这种征服在欧洲促进了农庄制度的发展进化,而且由于欧洲自古小国林立,往往在不大的范围内只能指望凭一己之力抗击外侮,长距离的远征机会不多,所以这种经历促进了欧洲军队重视防御和机械力(补充不足的人力)的军事思想,养成了欧洲人思维缜密、精打细算 、按部就班的正规战略思想,因为小国经不起人力物力的消耗,不敢冒险。欧洲的军事筑城面积不大,高耸的城堡相对孤立,强调以点控面,盔甲厚重、工艺精湛,兵器也以长、重为主,以力取胜。国王领主均倚重骑士阶层,骑士阶层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只能是非富即 贵,所以欧洲风俗尚武。虎背熊腰、血胆之人往往得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2楼.  明朝虽然赶走了蒙元,但那是游牧民族的整体式大撤退,欧洲和西亚也是如此,这是文化的力量,并非象汉唐时军事上的强力驱逐歼灭,欧洲此时却抓住了机遇,用改良的火器最终使游牧骑兵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继明成祖的数次远征蒙古高原却落了个劳师远征毫无 成果后,而且竟又出现了明英宗大军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的事情,似乎汉族军队特别是骑兵的战斗力越来越不济事了,后金崛起(至此女真族在不长的时间里已两次崛起,西伯利亚通古斯人的韧性是惊人的)后,明军的素质之弱、战绩之低令人惊异,这和明末内乱频 繁、府库空虚有关,除了关宁铁骑、宣大劲旅外,竟然要依靠湘西的苗军和福建的藤牌兵,庞大的常备军不堪一击。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集中移居关外屯垦的汉族农牧民组成,剽悍耐劳,组织严密,训练严格,长期与后金军作战,是明军中唯一敢于与游牧骑兵硬碰硬的部队 ,吴三桂凭此官至山海关总兵,松山大战突围时他不与边镇诸将(共八总兵十三万人马)一起走小路,硬是从大道杀开一条血路冲回山海关,居然损失最小。玉田总兵曹变蛟则趁清军四出截击内部空虚,放弃突围,亲率中军标营直扑皇太极的御营,身被两创仍拼死向前,直&nbs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3楼.  中国的马种体形小、耐粗饲、基数庞大,这适合中国人口多的现状,但选育始终是弱项,与欧洲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热衷品种培育的风气不同,中国(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对马种的培育相当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从未订立谱系,导致不少良马的基因流失,特别是 由于中国以农业立国,对马匹的类型的需求以挽为主,由此骑兵用马大多是挽乘、乘挽型,真正的骑乘种少之又少。驾着拉车的马怎么能和游牧骑兵作战呢?由于地理位置封闭,中国马种长期封闭,外血流入很少,汉武帝千里远征带来的“汗血宝马”就是现在的中亚阿克哈 —塔克马,直到现在也算形貌神俊,耐力速力出众的优秀马种,汉武帝希望以此改良骑兵用马,可惜因长期封闭蒙古马系的遗传过于稳定,这种良马对中国马种未产生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马种非常低劣,只是在近代引进并繁育了大量盎格鲁—阿拉伯等马种后才使我 们看见了日本鬼子的“东洋大马”,《影武者》中那些头部俊郎,腿脚欣长的马群实在是艺术加工。  

总的说来,自工业化后,世界马种呈退化趋势,不少如腓特烈马(保持着一种叫“狂风扫落叶”的高级驾车动作)等优秀马种现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4楼.       “天马”就是今天的伊犁马。西汉时期,西域乌孙就出产良马。乌孙国常常向汉朝的皇帝进贡良马。汉武帝非常欣赏乌孙马的优良品质,并亲笔赐名“天马”。此后,乌孙马便有了“天马”的美誉。从清朝收复新疆到19世纪90年代的100多年中,清政府在伊犁各地建立多处马场,培育该马的良种,以供军需。清军乘骑伊犁马之后军威大振,声震八方。 

     露重宝刀湿———马刀:划出了多少江山 

     雪亮的军刀,矫健的骏马,威武的骑士,马队在古阴山脚下纵横驰奔,卷起滚滚黄尘。骑兵最经典的斩劈技术表演开始了。在开阔地上,150米的距离内竖着高低不同7个人体目标。一位骑手策马而来,在疾速奔驰中,从刀鞘中抽出马刀举过头顶,挥刀砍下。瞬间,模拟的人头滚落尘埃……这是电视剧《最后的骑兵》中的精彩一幕。 

     马刀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5楼.       百战穿金甲———重甲:破灭了的无敌神话 

     当重铠甲与骑兵结合,重骑兵便在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了。大规模的带甲骑兵轰轰烈烈地向对方阵营践踏而去,就像一个浮动的城堡,给步兵带来的不仅是伤害,还有心灵深深的恐惧。 

     在我国,最早投入实战的重骑兵是在西汉,规模甚小。当时汉与匈奴皆有,但因其不适合大漠作战,很快消亡。东晋时期,鲜卑人组建了数万人的连环甲骑,即便是当时东晋第一名将桓温的百战精兵在面对这种全副铁甲武装的骑兵时也束手无策。晋军大败。从此重骑兵一战成名,各国(除东晋外)皆组建自己的重骑兵部队。这时的重骑兵对战争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重骑兵的作用不是杀伤多少敌人,其主要作战目标就是冲阵,毕竟它的防护力在当时是第一流的。先由重骑兵冲乱敌阵,等己方后继的轻骑和步兵将敌军分割,然后予以歼灭。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tieba123.com

6楼.  这篇文章的作者看来是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不错。中间有些小错误:

1.“还是谈谈铠甲吧,清军主要使用皮甲,后来还有布甲、帛甲甚至纸甲(好笑吧)没有金属铠甲。”这完全搞笑了,清军的甲胄是棉甲、布甲,内里是锁子连环铁甲,外绣棉布、布帛,因为关东地区寒冷,清军秋冬穿铁甲不保暖,所以大部分是含棉、含布的铁甲。

2.蒙古骑兵有大量的重骑兵,装备是铁甲,武器是长矛,而匈奴骑兵大都装备皮甲。蒙古人的骑兵战法2楼的解释正确,5楼的解释错误,主要是先用轻骑兵用弓弩射杀,然后重骑兵用长矛将敌人往一堆挤,同时轻骑兵继续射箭,敌人被挤成一团,这样轻骑兵的攻击效率更高,敌人死亡率更大,然后重骑兵继续挤压,轻骑兵继续放箭,唉,这完全是一种屠杀。

3.汉族的重骑兵也有,比如赫赫有名的李世民的“玄林铁甲军”,就是标准的重骑兵,威风一时,不过数量较少。至于曹操的虎豹骑到底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史书上没有说明,我倾向于是重骑兵的编制。
[楼主] 333  2011-04

7楼.  很好!很好!
[楼主] 333  2011-04
123

8楼.  好文
[楼主] 333  2011-04

9楼.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集中移居关外屯垦的汉族农牧民组成,剽悍耐劳,组织严密,训练严格,长期与后金军作战,是明军中唯一敢于与游牧骑兵硬碰硬的部队 ,吴三桂凭此官至山海关总兵,松山大战突围时他不与边镇诸将(共八总兵十三万人马)一起走小路,硬是从大道杀开一条血路冲回山海关,居然损失最小。
 
~~~~~~~~~~~~~~~~~~~~~~~~~~~~~~~~
吴三桂在降清后入关南下的过程中堪称穷凶极恶,但在和满人交手中却拥兵自重,从未和满人硬碰硬过,明朝军功制度,一战获首达到所领军队十分之一的官升一级,吴三桂运气好歼灭了几只包衣部队杂牌军,就官升总兵,和真达子交手时,他没有一次不是临阵脱逃的,松山之战他弃友军于不顾,在双方临阵时率先逃走,致使己方军阵崩溃(要是在军法健全能够执行的年代这种行为千刀万剐满门抄斩都不为过),不过他头脑灵活,满人骑兵在后面驱赶其他几个总兵的败兵,把他们赶往小路包围圈中,待士兵疲劳后聚歼,他不和其他人一起逃跑(他跑在最前面),从大路走,一是大路更便于骑兵行进,一是后金军队跑去围歼那条大鱼去了,没法顾及他这条行动迅速的小鱼,所  展开
[楼主] 333  2011-04

10楼.  回复:11楼
关宁铁骑是由李成梁组建,也只有在李成梁父子手上才战功赫赫、威名远播,袁崇焕督师蓟辽不过一年半,其间形迹可疑,昏招频出,才导致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因此被凌迟处死,关宁铁骑和他有毛关系,关宁铁骑在他手上,不过是困守坚城,堵门不出,从未有野战,与其说是“铁骑”,不如说是工程兵,后来到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手上,所领粮饷是全国军队之首,每遇战斗,必然临战脱逃,祸害友军,如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军队万里来援,每每被“关宁铁骑”当做替死鬼,仗着他们的机动优势率先逃跑。观其战绩,真是五千年来华夏军队之耻辱!

[楼主] 333  2011-04

回复15   |< [1] [2] -> >|

  登录 | 注册

zhaosifu.net 找私服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15 12:57:38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