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zhaosifu.net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226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正文前面的话

     网文忌长,此文偏偏很长。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小子气概文鸯先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如果你觉得这几个问题还有点意思,你不妨看看本人的解析是否在理;如果你觉得这几个问题很无聊,弃之可也。

  许多人认为,曹操不听高柔的谏阻,是蓄意逼反关中诸将,为剿灭关中割据势力制造借口。那么,曹操既然是有预谋的,为什么不抢先占领潼关,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费尽心机绕道从浦阪津进入关中?

  曹操在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为什么拖到七月才亲统大军西征,留给马超等关中联军那么长的防备时间,而不是乘其叛乱初起,万事仓促时立即进军剿灭?就像司马懿平定孟达那样,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关于这个问题,你千万不要说曹操到七月时才能完成西征的准备,如果真是那样,曹操完全可以晚些时间逼反关中诸 将。

  徐晃、朱灵军的作用是什么?

  曹军刚刚渡过渭水,马超立即就反复要求割地请和。在此之前,两军甚至都没象样地打过一仗,而且曹操还一再示弱于敌,马超显然不是担心关中联军的战斗力不如曹军,因为第一次请和不成后,马超等还曾多次主动挑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马超突然请和,马超到底怕什么?

  曹操、贾诩对关中联军使用了离间计,似乎除了给马超、韩遂等人之间制造了猜疑之外,曹操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直接的好处,如像演义中那样,导致关中联军自相残杀。但事情显然不是这样,曹操肯定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否则,曹操、贾诩不会费尽心机地设计这个离间计,史书也不会详细记载此事。那么,这个离间计到底让曹操得到了什么好处?

  曹操为什么不在战斗开始时就使用虎骑?混战时间拖得越久,给双方造成的伤亡越大。

==========================================================
  为了方便诸位,现将渭南之战史料引录于下。

资治通鉴: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二一一年)
    春,正月,以曹操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三月,操遣司隶校尉钟繇讨张鲁,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仓曹属高柔谏曰:“大兵西 出,韩遂、马超疑为袭己,必相扇动。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操不从。关中诸将果 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 操遗安西将军曹仁督诸将拒之,敕令坚壁勿与战。命五官将丕留守邺,以奋武将军程昱参丕军事,门下督广陵 徐宣为左护军,留统诸军,乐安国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
    秋,七月,操自将击超等。议者多言:“关西兵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当也。”操曰:“战在我,非 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
    八月,操至潼关,与超等夹关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以步骑四千人渡浦阪津,据河西为营。 闰月,操自潼关北渡河。兵众先渡,操独与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马超将步骑万馀人攻之,矢下如雨,操犹 据胡床不动。许褚扶操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举马鞍以蔽操,右手刺船。校尉丁斐,放牛马以饵贼,贼 乱取牛马,操乃得渡。遂自蒲阪渡西河,循河为甬道而南。超等退拒渭口,操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 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超等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九月 ,操进军,悉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贾诩以为可伪许之。操复问计策,诩曰:“ 离之而已。”操曰:“解!”韩遂请与操相见,操与遂有旧,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 手欢笑。时秦、胡观者,前后重沓,操笑谓之曰:“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 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 ;超等愈疑遂。操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 奔凉州,杨秋奔安定。
    诸将问操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操曰: “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 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 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 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始,关中诸将每一部到,操辄有喜色。诸将问其故,操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 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冬,十月,操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
    十二月,操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以议郎张既为京兆尹。既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怀之。遂、 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县邑多应之,河东民独无异心。操与超等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超等破,馀畜尚 二十馀万斛,操乃增河东太守杜畿秩中二千石。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2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正文:
 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作者:气概文鸯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秋,九月,在八百里秦川的渭水南岸华阴,天寒地冻。就在这寒风凛冽、冷风刺骨的关中大地上,即将爆发一场三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大会战。双方参战人数达数十万,数十万人,全部在一场战斗中投入厮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便是曹操为平定关中,与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史称渭南之战。这场战役,虽然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其对三国形势的影响也不及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但其谋运之深远,则远非三大战役可比。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从头讲起。

 关中锁钥

 八百里秦川,古时又称关中,潼关则是进入关中的大门。为此,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潼关附近的地理。
  黄河(三国时称“河”,无“黄”字,可能那时植被尚未遭到破坏,没有水土流失,黄河不黄。)经黄土高原南下,至潼关附近遇东西走向的华山山脉,遂拐90°直角掉头东去,由南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的河流。潼关就位于刚刚拐弯的黄河南岸,北靠陡峭的黄河河岸,南为华山山脉,是沿黄河南岸西进关中平原的唯一路口。潼关东面有一渡口,如果想绕过潼关进入关中,须经此渡口北渡黄河。如果沿黄河北岸直接西行,将很快到达黄河拐角处的河东岸,岸西即是关中平原,但由于此处河岸陡峭,无法西渡,须继续沿黄河东岸北行,寻找渡口。越过黄河北岸东西走向的中条山山脉西端,进入河东平原,方是可以西渡黄河的蒲阪津渡口。(当然,实际上到达蒲阪津渡口的道路,并不一定是沿河而行的,上面的叙述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地形。)总之,从潼关北渡黄河后,须北越中条山山脉,行百余里险峻山路,进入河东平原,方能到达蒲阪津渡口东岸。
  但是,如果河西岸只要有敌方数千守军,河东岸纵有十万大军,也无法强度黄河。也就是说,此处黄河之险甚于潼关之险。黄河不同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水量大,江面宽阔,千里岸线皆可过渡。两岸多支流大湖,可屯集数量庞大的大型战舰,数万大军可乘船蜂拥登岸。黄河渡口只有少量渡船,一次最多只能渡过数百人,对岸若有敌方数千守军,这渡过去的数百人瞬间就会被守军屠戮殆尽。历史上,曹操派徐晃、朱灵率四千人偷渡蒲阪津,唯一目的和作用,就是乘马超等关中叛军还没在蒲阪津西岸设防时,渡过黄河,能在西岸有足够的兵力迎击前来阻止渡河的敌军,保卫渡口西岸,使随后到来的曹操大军顺利渡河。曹操大军一旦由此进入河西,就是踏上了关中大地,易守难攻的潼关对曹操就已不再有用了。
  流经关中平原、东西走向的渭河,在潼关附近的黄河转弯处,汇入黄河东去。渭河又与黄河不同,黄河流急,两岸多是峭壁,只有少数渡口可以过渡;渭河流缓,两岸平坦,处处皆可架设浮桥。曹军进入河西,南下已无险阻;渡过渭河,东去直叩潼关背后,西去则直取长安。

  三国演义中,对此战的叙述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其实并不奇怪。在这里,一会河南、河北,一会又河东、河西,还有什么渭南、渭北,对不了解潼关地理的罗贯中来说,难免有莫名其妙之感。
  解释完潼关地理,再叙述渭南之战的全过程,读者就很容易理解了。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3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关中叛乱

 关中自历董卓、傕汜之乱,早已不复往日之繁盛,各地军阀林立,马腾、韩遂等便是其中的两部。他们虽然各有武装,割据地方,但他们形式上还是遵奉朝廷的。远在官渡之战时,马腾就曾协助曹操抵御袁绍从西部对河东的进攻。到赤壁之战前,马腾已携家入京为官,马超则留在关中接管了马腾的部曲。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三月,曹操传令,让镇守长安的钟繇讨伐张鲁,并派夏侯渊出河东会合钟繇。(此时,夏侯渊和徐晃刚刚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乱,军队可以沿汾河出河东。讨伐张鲁,将有可能经过关中诸将马超等人的防地。)高柔为此提醒曹操,此举有假途灭虢的嫌疑,关中各部可能因此反叛,曹操未予理睬。结果,马超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进军屯据潼关。曹操令曹仁统军拒敌,并令其坚壁勿战。
 秋七月,曹操亲统大军西征。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4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八月,曹操大军经函谷朔黄河西进,到达潼关。(此时曹军的粮草由洛阳经函谷供应。)潼关虽险,却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关,须以大军方可屯守。正因为潼关有此种特点,曹操用大军紧逼潼关,摆出非要从潼关进入关中不可的架势,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注意力才能被牢牢地吸引在潼关的防守上。
 这期间,关中各部不断向潼关增兵,曹操听说,不忧反喜。事后曹操解释说:“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眼见联军的所有力量都已集中到潼关,曹操暗中却派徐晃、朱灵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据河西为营,准备接应曹操大军由河东进入河西。史书记载,曹操曾问徐晃如何可入关中,徐晃提出了这个计策。徐晃出身西凉军,熟悉关中民情、地理,后面的贾诩也是西凉军出身。
  闰八月,曹操亲自率军从潼关东面的渡口北渡黄河。遂发生了演义中许褚救曹操的那惊险而又壮观的一幕。至于演义中马超建议从北岸阻击曹操北渡,在真实的历史中,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可能是罗贯中因不熟悉地理而出现的失误。
  再说徐晃,刚刚从浦阪津渡过黄河,还没来得及建立寨栅,当夜梁兴即领步骑五千多人前来攻击,被徐晃击败。
 关于此事,阿鸯推测,曹操应与徐晃约好,在曹操从潼关北渡时,徐晃方才能从浦阪津西渡黄河,否则,消息过早泄露,徐晃会遭到敌人大军的攻击。马超看到曹操北渡,自然知道曹操是想从浦阪津渡河进入关中,遂派梁兴带五千多人前去抢占浦阪津渡口西岸,通常情况下,这五千人足以阻挡曹操渡河。但马超没有料到的是,徐晃已经抢先占领了浦阪津渡口西岸。经长途急行军赶到浦阪津渡口的梁兴军,自然不是以逸待劳的曹军对手。待消息经几百里路传回潼关马超大军处时,马超再想派大军去重新夺回渡口,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曹操事后解释时说:“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

 有人认为,徐晃、朱灵军是断敌退路,或说是袭敌后方,截敌粮草。史书上无此记载。小子气概文鸯认为,徐晃、朱灵军唯一目的就是先行偷渡,唯一的作用就是接应曹操大军渡河。曹操在潼关前折腾那么久,最后都是为了掩护徐晃、朱灵军的先行偷渡。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5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耗敌

  西渡黄河后,(此时曹军的粮草改由河东经浦阪津渡口供应。)曹操沿河连车树栅为甬道向南推进。马超退屯渭口。(甬道可能是为了保障由渡口向大营输送补给。)
 阿鸯推测,曹操这是向马超表明,准备渡过渭河从背后夺取潼关,用意是将马超等关中联军继续滞留在潼关附近。马超退屯渭口,也是为准备防止曹军渡河。
 曹操又多设疑兵,吸引马超的注意力,暗中却从黄河把船驶入渭河,连夜用船搭起浮桥,分兵在渭水南岸扎营。在渭水南岸立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加之屡受马超骑兵的突击,一时难以完成立营的工作。后乘天气突然爆冷,曹操夜里渡兵在南岸浇筑起冻沙城。(阿鸯推测,曹军只需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沿河筑起一道墙即可,而不用像普通营寨那样四面立墙。)天明时,冻沙城建筑完毕。
  九月,曹操大军全部从容渡过渭水。至此,曹操已经完成了全面攻击的准备,下面就是怎样在决战中,打败马超等的十几万关中联军。如此规模的大会战,曹操从前没打过,事实上,三国历史上也仅此一次。如何选择决战时机是打赢会战的关键,敌军将士战斗意志最差的时候无疑就是最佳决战时机,这通常出现在敌军必须退兵的时候。
 这时,马超移屯渭南,并派信使求和,曹操没有答应。
 马超由渭口移屯渭南,史书没有记载原因,阿鸯推测,马超这是放弃潼关,准备撤退。
 那马超等为什么不自行退回长安或自己的领地,而是先来求和?两军对峙,先退者会出现人心浮动,士气崩溃的局面。尤其是军本乌合,各有私利的集团,在局面一旦出现标志性不利时,立即就会土崩瓦解。楚汉相争时,两军相持于荥阳,刘邦、项羽均十分困难,却无人肯先退。官渡之战时,曹操几乎难以为继,却苦苦支撑。这就是荀彧所说的“先退者势屈”。

 马超求和不成又求战,曹操又不出战。马超只好又转而坚决请和。
 由此可以看出,马超准备撤退,不是担心与曹操决战,而是急于结束野外对峙。马超为什么此时突然急于撤退?
 阿鸯推测,天气突然大寒,马超等关中诸军御寒装备不足,难以在野外继续对峙下去。
 另外,由于马超等关中联军在春季三月时,就在潼关屯集十万大军,加之用于长途输送粮草的人力,马超等关中联军各部,当年的农业生产几乎全废。此时秋季已过,冬季将临,马超等关中联军各部却征收不上来新粮,全军有断炊之虞,所以联军各部急于散兵就食。
 现在许多读者对粮草如此紧缺不甚理解。古代如何,阿鸯不能亲历,但对近代中国农村的状况还是知道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包括建国前,中国普通农民家庭都处于家无隔年粮的状况,别跟我提地主,他们是极少数。许多家庭在新粮还没下来时,便“青黄不接”了。这还是正常状况下,如果像当年“大跃进”那样,把壮劳力弄去大炼钢铁,就会饿死人了。马超等关中联军的这次反叛,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缺乏,其状况只会甚于当年的“大跃进”。

 到此,我们已不难理解,曹操为什么要在九月时全部渡过渭水。因为天气大寒之后,马超等关中联军就再也无法支撑了,曹操必须把他们紧紧粘住,让他们不敢撒腿跑路。
 那么,曹操为什么又不出战呢?很简单,曹操想借此麻痹敌人,使马超等关中联军产生轻敌思想。最重要的是,现在还不具备在大决战中的必胜条件,曹操不想把双方三十多万人的大会战,还有关中,甚至是国家的生死前途交给战场上的幸运之神。靠神不如靠人,靠人不如靠己,靠己就不能心存侥幸。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曹操要怎样做才能“先胜”呢?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6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离间计

 这时贾诩建议使用离间计,情节一如演义。结果,离间计使马超、韩遂等互相猜疑,但是,还没有演变到演义中那样自相残杀。那这样的离间计还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只要联军各部互相猜疑,曹操就已经具备了在即将发生的大会战中的“先胜”(具体细节后面详述)。
 曹操为什么早不用离间计,而偏在此时开始用离间计?离间计用早了,曹操还没有完成攻击的准备,如果联军内讧,自己一哄而散,各回老巢,或投顺曹操,曹操不能彻底摧毁他们的武装力量,那曹操前面不都白忙活了。
 后来,在与韩遂最后一次会晤中,曹操一反原先一贯示弱于敌的作法,突然列出五千铁甲骑兵,阵列森严,“精光耀日”,关中各军,无不为之震慑惊恐。这是曹操大战前打击敌人的士气,为“先胜”又添一砝码(其对战斗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后文详述)。
 《孙子兵法》“五事”中的第四件是“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离间计严重破坏了关中诸将的为将之道,使得他们把心思不是用在如何战胜敌人上,全都用在了如何提防自己人。
 “胜兵先胜”已经完成了,现在是“而后求战”的时候了。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7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渭南决战

 离间计刚刚施用完毕,曹操立即与马超约期会战,而马超也急于结束对峙状态,遂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为了精确,我们直接引用史书原文:“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三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陈寿只用了三十多个字就给交差了,实在有点那个,不过,和司马迁比起来,还算好的了。
 如果对渭南决战的描述就此结束,似乎有点太那个头重脚轻了,阿鸯只好画蛇添足了。
 这里的“公”是指曹操。
 “轻兵”是什么意思?阿鸯说不好,阿鸯只知道“重兵”是什么意思,不过,这你也知道,阿鸯就不解释了。
 “挑之”,阿鸯理解,和挑逗的意思差不多。在这里就是,打一下,还不能把对方打得太痛,下手太重,对方会急眼跟你玩命的。但还要给对方以感觉,他随时都可能遭到攻击,使他时刻不得安宁而疲惫不堪。既让对方不胜其扰,还要让他不敢全力还击,怕遭到曹操五千铁甲骑兵的回敬,而使自己的损失大于其他各部。就好像虽受挑逗,还不敢公开去求爱,怕一旦遭到拒绝而受同伴嘲笑。

 曹操此次决战能够全胜,战术上有两个关键。
 第一步,“轻兵”疲劳敌军。
 “轻兵挑之”的目的,就是让敌人全军劳的同时,能让自己的“重兵”逸,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事说起来容易,具体如何实现,史书上没有交代,阿鸯也学浅不知。
 曹操的“轻兵”凭什么就能和马超等关中联军“战良久”?这就是离间计的功劳了。如果关中联军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曹操的“轻兵”显然无法“战良久”。正是因为此次大会战前,曹操先用了离间计,使得关中各部各怀异心,结果是,临战时皆不肯出力,使得曹操只用部分兵力即能与之长时间相持。
 第二步,“虎骑”重击敌军。
 也许有的读者要问,曹操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出动虎骑?如果一开始就出动虎骑,面临生死关头,本能会使关中联军各部抛弃嫌疑而死地求生的。如果待敌疲惫后,再施以重击,敌人既使有心拼命,也已无力搏杀。
  关于渭南会战的策略,曹操后来说到:“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马超等关中联军一败而军马损失殆尽,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坚固的营垒可以退守。不建营垒,是因为曹操的骄敌之计使马超等认为,曹军弱不能战。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123

8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尾声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结束了,“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这场大决战,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关中各郡进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范围。顺便提一下,马腾由于受马超叛乱的牵连,在曹操回到京城后,全家被杀;马超由于陷父于死地,从此而声名狼藉。
 曹操从起意解决关中问题伊始,便精心运筹战争“五事”,在最后决战时刻,使对手关中联军“五事”皆失;在战役进行中,恰当运用兵者诡道、正奇结合的用兵之法,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决战的全胜。由此观之,曹操在渭南之战中的谋略,堪称“庙算”胜敌的经典。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4      回复

9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许多人认为,曹操不听高柔的谏阻,是蓄意逼反关中诸将,为剿灭关中割据势力制造借口。那么,曹操既然是有预谋的,为什么不抢先占领潼关,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费尽心机绕道从浦阪津进入关中? 
 答:请你先把方位搞清楚,潼关在长安城的东面。当时的长安城是在“司隶校尉钟繇”的手中。潼关本来就在曹操手中,他跟谁抢?

  曹操在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为什么拖到七月才亲统大军西征,留给马超等关中联军那么长的防备时间,而不是乘其叛乱初起,万事仓促时立即进军剿灭?就像司马懿平定孟达那样,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关于这个问题,你千万不要说曹操到七月时才能完成西征的准备,如果真是那样,曹操完全可以晚些时间逼反关中诸将。 
 答:曹操是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实际上有很多将都不是关中的,根本与关中无关,是马超把他们拉拢来的),并且曹操很有成竹地“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根本就没把马超放在眼里。但是等到马超等联军攻过长安,打到潼关时,事态危急了,他才不得不亲自出兵的。

  徐晃、朱灵军的作用是什么? 
 答:当然是绕到联军后面形成夹击之势的,这一点马超也曾料到了。只不过这个是朱灵提议从浦阪津西渡的,曹操只是认为很有道理而点头了而已,并不是曹操事先已经策划好的。相信你也知道,曹操最会事后出来显摆了。

  曹军刚刚渡过渭水,马超立即就反复要求割地请和。在此之前,两军甚至都没象样地打过一仗,而且曹操还一再示弱于敌,马超显然不是担心关中联军的战斗力不如曹军,因为第一次请和不成后,马超等还曾多次主动挑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马超突然请和,马超到底怕什么? 
 答:这只能怪你自己尽信书了。你说之前两方没打过什么仗,那曹操的人如何“议者多言:“关西兵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当也。””的?说明不止打了仗,而且吃了败仗。只是史书“为尊者讳”不写这些败仗罢了。
 你说“马超”请和,是不确切的,应该是“马超方”。联军为何要请和,很明显,就是失去了有利形势。韩遂不听马超的建议,致使朱灵徐晃绕到后面形成了夹击之势,天又冷,曹操筑了冰城,马超方失去了野战的优势。所以联军不得不请求停战。

  曹操、贾诩对关中联军使用了离间计,似乎除了给马超、韩遂等人之间制造了猜疑之外,曹操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直接的好处,如像演义中那样,导致关中联军自相残杀。但事情显然不是这样,曹操肯定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否则,曹操、贾诩不会费尽心机地设计这个离间计,史书也不会详细记载此事。那么,这个离间计到底让曹操得到了什么好处? 
 答:“先以轻兵挑之,良久,乃纵虎骑夹之”,良久前面缺省了一个使动用法的“战”字,应该就是联军内讧,也就是“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军以大败”的细节。(写全了应该是这样:先以轻兵挑拨之,使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之)。
 这里请注意一个人:韩遂的女婿阎行,也就是差点“刺”死马超的那个人,他是个铁杆的降曹派,后来差点为了投靠曹操而杀了韩遂。有这样的人在联军里面,不内讧的机率也挺小的。

  曹操为什么不在战斗开始时就使用虎骑?混战时间拖得越久,给双方造成的伤亡越大。
 答:前面已经写清楚了。让联军多混战一会儿,当然捡的便宜就越大。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5      回复

10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至于演义中马超建议从北岸阻击曹操北渡,在真实的历史中,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可能是罗贯中因不熟悉地理而出现的失误。
==================================
最搞笑的就是你居然说罗贯中不通地理,还搬出个《孙子兵法》始计篇来牵强附会。
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连书都没读清楚呢?
马超说的“宜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粮尽,彼必走也”,可惜联军不相编发,马超的计策未被采纳。曹操后来知道这些话后,感慨地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这是在《山阳公载记》中记录的,并非罗贯中编出来的。
而你没搞清楚“渭北”是什么概念,就开始无端地怀疑罗贯中了。
马超方当时所在地在潼关,渭水南岸。马超提出要阻挡的就是徐晃朱灵的四千人,所以才会去“渭北”,并且还提到“河东”粮尽,显然是说要去渭水北面的黄河西岸把守,防止徐朱过河。也就是说,曹操设计(其实根本就是朱灵提出来的)的绕道渭北的计策已经被马超识破了。可惜由于联军体制的原因,“超计不得施”罢了。

很多人看了《魏书》后,也不考虑写书人“为尊者讳”的成书要求,都偏信一面之词,不仔细考虑前因后果,就开始高谈产阔论了,自以为掌握了真象了。其实,里面很多明显的问题他们都没考虑过。

这篇文章,就像演义里面美化诸葛亮那样,把一切事态的发展搞得都成了曹操事先策划好的了。曹操就那么神吗?
罗贯中出身行伍,什么天文、地理、兵法、韬略、历史、民风,胸中包罗,岂是尔等所能企及的?知道一个叫“坐井观天”的成语吗?对照一下自己吧。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5      回复

11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否定曹操在兵法方面的造诣。相反,我还是很欣赏曹操的军事才华的。只不过曹操也没那么神。

曹操显然仔细地研究过《孙子兵法》。有一点常识,现在流传下来的那本《孙子兵法》其实和《三国演义》一样,早就不是原著者一个人的东西了,曹操就是在《孙子兵法》中加了很多内容的人之一。

《始计篇》是《孙子兵法》(也称为《兵法十三篇》)第一篇,也是一个总的纲领。不管是哪个军事家,哪个名将,对这一篇都会有深刻的体会。
但是具体到战斗,便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了,事态总会不断地变化,所以采取的对策也要相应地产生变化,这,才是兵法的精髓。

作为大军事家的曹操,是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安排好这八个多月的事情的。并且,不管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他也有很多的失误。不过曹操的军事修养比较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顽强的斗志。这是曹操笑到最后的最主要的原因。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5      回复

12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我们直接引用史书原文:“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
如果文言文水平合格的话,我想信不管是谁,都能看出“战良久”中的“战”字是个“使动用法”。而且,由于这个“战”字,使前面的“先以轻兵挑之(战)”中的“战”字缺省。
补充完整,就是“先以轻兵挑之战,使之战良久,乃……”,这样的话,内讧没内讧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吧!
(PS:很难想象由于“更相猜疑”就能使被称作“非精选前锋莫能当之”的十万联军的战斗力大大下降,以至于区区“轻兵”就可以与之“战良久”。如此的话,直接上虎骑就行了,还要轻兵去送死做什么?)

可惜,有很多人都不去检讨一下自己的文言文水平,而是一个劲地认为是罗贯中在瞎编。当然,内讧的细节(韩遂被砍掉左手,马超独战虎卫军等)的确是编出来的,但内讧是个事实,并非罗贯中凭空捏造的。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5      回复

13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可惜,当今只有追风之某某迷,没有什么人肯仔细了解事实,没有什么人愿意研究古文了。
楼主费心了,我也是妄费心机了。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5      回复

14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这位同志,您15楼的回帖实在很露怯.....后面的我没细看

我建议您以后看通鉴最好看胡三省注本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6      回复

15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恐怕阁下看什么“胡三省注本”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吧,呵呵。
多谢你的好意,不过我一直都不把通鉴当成史书看的。
通鉴只不过是一本故事大全罢了。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6      回复

16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再说您那个文言文稍有基础就能看出来得使动用法,这真是给咱上了一课

看来《二十四史全译》的编者真是要好好回家补习文言基础了.....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6      回复

17 Re:[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议者多言:“关西兵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当也。”

这能说明双方之前有交战??

曹操部与西凉军早有接触,自然了解西凉军的作战勇猛

《锺繇传》注:

司马彪战略曰:遣子超将精兵万馀人,并将遂等兵,与繇会击援等,大破之。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4:04:16      回复

回复0   [<<] [ 1 ] [>>]
回  复:
* 注:系统要求你是会员身份才能使用上传功能!
图  片: 贴图帮助  )
用户名: 3.145.109.244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找私服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zhaosifu.net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08203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4 07:32:42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