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zhaosifu.net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6  人气186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夏增民

[摘要] 郦道元注《水经》,多征引历代史事。由于汉水流域在汉魏时的重要地位,此处汉魏掌故很多。郦道元述注汉(沔)水,广征博引,发覆汉魏史事甚祥。其述汉水流域在汉魏时的地理沿革、军事屯驻、名人经履、风俗习惯及社会发展诸事,对正史皆有补阙之功。秦汉史料向为治史者所苦,《水经注》所见汉魏史料,对秦汉三国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关键词] 《水经注》 汉水  两汉  三国  史料学

汉水流域的文明,由来已久。在史前时期,汉水流域即存在着许多文明点,这样的文明索绪逐步向中原汇集,最终融入到华夏文明当中,为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文化资源。三代以至有夏,史籍缺载;商周之世,汉水流域始进入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陵夷至于汉代,汉水流域仍是历史活动的主要区域。于此《史记》、《汉书》、《三国志》记述颇详。郦道元注《水经》,杂采诸书,对此间史事有颇多增益。本文即钩引《水经注》中汉水流域汉魏间事,并考之史汉,或有所得。

从《水经注》所记汉水流域汉魏史事,可以发现,有两个区域是当时汉水流域的历史活动中心,一是为今汉中西部,一为今汉中东南、湖北西北部。盖因刘邦立汉、三国相争皆发生于该地之故。在《水经注》中,可以看到这个两个区域汉魏诸人事迹及经履处、地理沿革、社会发展及民间传说等,郦氏注文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当时的历史原貌。

一 《水经注》所记地理沿革及侯国封授 

&quot;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quot;条

襃水又南径襃县故城东,襃中县也,本襃国矣。汉昭帝元凤六年置。

【按】《史记·河渠书》&quot;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襃斜道&quot;句《史记集解》引韦昭曰:&quot;襃中县也。斜,谷名,音邪。&quot;瓒曰:&quot;襃,斜,二水名。&quot;《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quot;襃谷在梁州襃城县北五十里。斜水源出襃城县西北九十八里衙岭山,与襃水同源而派流,《汉书·沟洫志》云‘襃水通沔,斜水通渭,皆以行船&#39;是也。&quot;按:襃城即襃中县也。所述与郦氏略同。

&quot;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quot;条

城即定远矣。汉顺帝永光七年,封班超以汉中郡南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也。

【按】班超事,见《后汉书·班梁列传》。

常璩《华阳国志》曰:蜀以成固为乐城县也。安阳县故隶汉中,魏分汉中立魏兴郡,安阳隶焉。

【按】蜀以成固为乐城县,事在何年不考;魏分汉中立魏兴郡,《晋书·地理志》仅云在魏文帝时。

&quot;又东过西城县南&quot;条

汉水又东径西城县故城南......汉末为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魏兴郡治,故西城县之故城也。城内有汉高帝庙,置民九户,岁时奉祠焉。

【按】申仪降魏,事见《三国志·刘封传》,但云以(申)&quot;仪魏兴太守,封员乡侯,屯洵口&quot;,不记魏兴郡治。

&quot;又东过堵阳县&quot;条

郡,故汉中之房陵县也。世祖建武元年,封邓晨为侯国。汉末以为房陵郡,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汉房陵故县。

【按】邓晨事,见《后汉书·邓晨传》;三城合并事,见《三国志·刘封传》。

&quot;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quot;条

汉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北,世祖封邓晨子棠为侯国。

【按】事亦见《后汉书·邓晨传》。

&quot;又东南过涉都城东北&quot;条

筑阳县有涉都乡者也。汉武帝元封元年,封南海守降侯子嘉为侯国。

【按】《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quot;涉都侯喜&quot;云:以父弃故南海太守,汉兵至,以越邑降,子侯,二千四十户。疑《水经注》误。

&quot;又东南为酂县之西南&quot;条

县治故城,南临沔水,谓之酂头,汉高帝五年,封萧何为侯国也。薛瓒曰:今南乡酂头是也。《茂陵书》曰:在南阳,王莽更名南庚者也。

【按】萧何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及《汉书·萧何传》。

&quot;又南过筑阳县东&quot;条

筑水又东径筑阳县故城南,县......王莽更名之曰宜禾,建武二十八年,世祖封吴盱为侯。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6      回复

2 Re:《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按】&quot;白马塞&quot;、&quot;张鲁治&quot;、&quot;武侯垒&quot;、&quot;亮垒&quot;、沔阳故城中刘备即汉中王所立坛、葛亮葬地、高平诸葛亮宿营处、茔东八阵图,皆正史所不载,或载而失其确切处,此可补其阙,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及考论蜀魏交兵、蜀军在汉中的部署、防守、战略有参考价值。

其云沔阳故城,&quot;旧言汉祖在汉中,萧何所筑也&quot;,史汉不载,可备一说。

曹操南征及刘备北定汉中,斩夏侯渊事,《三国志》有载。

其云诸葛亮葬处及百姓野祠及立祠,《三国志》不载;也印证了诸葛亮在民间的威望及民间百姓对诸葛亮的尊敬,而且,以诸葛亮之功,竟不能在成都立祠,从侧面影射出刘禅对晚年诸葛亮的猜忌。

沔水又东径西乐城北,城在山上,周三十里,甚险固,城侧有谷,谓之容裘谷,道通益州,山多群獠。诸葛亮筑以防遏。

【按】容裘谷,乃汉中沟通四川通路之一。《三国志》不载。

(容裘溪)水南导巴岭山,东北流,水左有故城,凭山即险。四面阻绝,昔先主遣黄忠据之,以拒曹公。

【按】此即建安二十四年事。《三国志·黄忠传》载: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
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先主传》
亦有载,但均不载黄忠屯守处,此可补阙。
(五丈溪)水侧有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按】《三国志·后主传》云: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概即指此。

襃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信道,六丈有余,刻石言:汉明帝永平中,司隶校尉犍为杨厥之所开。逮桓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同郡王升嘉厥开凿之功,琢石颂德,以为石牛道。

【按】此刻石今存汉中博物馆。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为著名摩崖刻石。《石门颂》是汉中太守王升为司隶校尉杨孟文数次奏请朝廷修复褒斜栈道有功,而撰写的一篇颂词。它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郦注是有关《石门颂》的最早记载。但有论者以为郦道元疏漏失察,以致两处失实:一是颂文中因有&quot;杨君厥字孟文&quot;一语,郦氏便误以为这位杨君名厥字孟文。后世不少学者沿袭郦说,不加深究,遂致以讹传讹。如宋欧阳修《集古录》即从郦说,赵明诚《金石录》更将《石门颂》径称为《杨厥碑》了。经过宋代洪适《隶释》一书的考证,才弄清此处的&quot;厥&quot;字,实际是语助词,也可解释为&quot;其&quot;或&quot;他的&quot;的意思,并不是这位杨先生的名字。洪氏引《华阳国志》所载,杨君实名涣,字孟文。二是郦道元及其以后的许多人,以为古石门是杨孟文开凿的,这也与史实不符。开凿石门之举,早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就开始了,只是没有完成。据石门的另一著名摩崖《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明确记载,东汉明帝水平六年至九年(63~66),汉中太守鄐君最后完成了开通褒斜、石门的任务。后因安帝初年屡遭战乱毁坏,石门阻塞不通。顺帝初年,经杨孟文再三奏请,才重新修复。因此,杨孟文与石门之首次开通,没有直接关系[1]。

石牛道,乃系传说,注文云典出来敏《本蜀论》。

&quot;东过南郑县南&quot;条

汉高祖入秦,项羽封为汉王。萧何曰:天汉,美名也。遂都南郑,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津流,北结环雉,金墉漆井,皆汉所修筑,地沃川险,魏武方之&quot;鸡肋&quot;。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求,遂留杜子绪镇南郑而还。

【按】萧何之语,今本《汉书》不载,但《文选·答苏武书》注云:萧何曰:语天汉,其称甚美。臣瓒曰:流俗语曰天汉,其言常以汉配天,此美名也。

杜子绪留镇汉中事,《三国志·魏书·杜袭传》有载。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

水南即汉阴城也,相承言吕后所居也。

【按】传言而已,但亦未可知。

 汉水又东得长柳渡,长柳,村名也。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文字剥落,不可复识。

【按】《后汉书·李固传》不载其葬处,此可补阙。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6      回复

3 Re:《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quot;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quot;条

 婿水南历婿乡溪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通关势。

【按】匈奴城,其名颇有不解处,且正史不载;通关势,沟通关中与汉中的通路,为萧何所凿,史汉不载。

(小成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阪,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阪,置烽火楼处,通照汉水。

【按】兴势,为魏蜀争夺的关节点,两方数交兵于此。《三国志·后主传》载:(延熙)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晋书·景帝文帝纪》载: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司马昭)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于兴势。即此事。《三国志·法正传》载:&quot;(建安)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quot;凡二为争战之地。

汉水又东历敖头,旧立仓储之所,傍山信道,水陆险凑,魏兴安康县治,有戍,统领流杂。

【按】此处概曾为给养供给处,以其险要。流杂,户名,盖为流民户。《南齐书·州郡志》:淮安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一百户置。 可做旁证。

汉水又东合直水......东注旬水,又南径蓰阁下,山上有戍,置于崇阜之上,下临深渊,张子房烧绝栈阁,示无还也。

【按】张良烧绝栈道事,见于《史记·留侯世家》:汉王(刘邦)之国,良送至襃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quot;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quot;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可见刘邦由关中经褒斜道到汉中。郦注此处述子午道,似误。

&quot;又东过西城县南&quot;条

汉水又东径木兰寨。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矣。

【按】《三国志》不载。《晋书·帝纪第一·宣王》载司马懿斩孟达事:(司马懿)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即指此也。

&quot;又东过堵阳县&quot;条

又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侧水谓之白马塞,孟达为守,登之而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音韵哀切,有恻人心,今水次尚歌之。

【按】孟达、申耽、刘封俱为蜀守房陵,孟、申先后降魏,刘封回成都迫令自杀。孟达受魏文帝优渥,文帝故后,又南为魏守边。触景生情,故有太息。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孟达叹语出干宝《汉纪》。孟达、申耽、刘封,《三国志》皆有传。

&quot;又南过筑阳县东&quot;条

(泛)水出梁州阆阳县。魏遣夏侯渊与张郃下巴西,进军宕渠,刘备军泛口,即是水所出也。张飞自别道袭张郃于此水,郃败,弃马升山,走还汉中。

【按】事在建安二十四年,《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张飞传》有载。但泛口、马升山二地为《三国志》不载。

&quot;又东过襄阳县北&quot;条

(樊)城周四里,南半沦水,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会沔水泛滥,三丈有余,城陷于禁降,庞德奋剑,乘舟投命于东冈。魏武曰:吾知于禁三十余载,到临危授命,更不如庞德矣。城西南有《曹仁记水碑》,杜元凯重刊,其后书伐吴之事也。

【按】事在建安二十四年,《三国志·于禁传》有载。

&quot;又从县东屈西南&quot;条

(岘)山上有桓宣所筑城,孙坚死于此。又有《桓宣碑》。

【按】桓宣,概为东晋桓宣。孙坚死事,在建安五年。《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有载。

&quot;又东过中庐县东&quot;条

沔水东南流径犁丘故城西,其城下对缮州,秦丰居之,故更名秦洲。王莽之败也,秦丰阴兵于犁丘。犁丘城在观城西二里,建武三年,光武遣岑彭击丰,四年,朱佑自观城擒丰于犁丘是也。

【按】秦丰之擒,《后汉书》有载,事见《光武纪》、《岑彭传》、《吴汉传》。

&quot;又南过宜城县东&quot;条

(夷水)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司马懿出沮之所由。

【按】或即魏太和四年事。《晋书·帝纪一·宣帝》云: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拔其新丰县。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6      回复

4 Re:《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quot;又东过荆城东&quot; 条

扬水又北注于沔,谓之扬口,中夏口也。曹太祖之追刘备于当阳也,张飞按矛于长阪,备得与数骑斜趋汉津,遂济夏口是也。

【按】张飞事,见《三国志·张飞传》。

三 《水经注》所记汉水流域汉魏名人事略

&quot;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quot;条

其水南注汉水,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山坟,嵬嵬状高,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上直路下山,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

【按】国人习以山之形态象人、象物,然后演义于传说,或附会名人,或附会神祗。此附会张鲁之女,即一例。可见汉魏之时,已有此种心态。

(襃)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诸葛亮,与兄谨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究极,不可强也。又云: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谓是道也。

【按】《三国志·二主妃子传》云:(建兴)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赵云传》云:(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曹真传》指此役时,云: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曹)真还军。此可与&quot;大水暴出&quot;相证。褒斜栈道凡三绝,二为蜀军所烧,一为大雨所坏。烧绝栈道,可以阻隔魏军南下,但也为蜀军协同造成困难。

诸葛亮《与兄瑾书》中所述&quot;千梁无柱&quot;栈道,《三国志》所无。因此可知此栈道基本概况和毁建原因。一般史籍皆以为诸葛亮公正廉平,与其兄诸葛谨各为蜀吴重臣,书信往来,所言不过家务之事。但从此书信看,诸葛亮却将蜀军部署及前线情况写于家书之中,使吴知情,令人费解。

汉水又东径汉庙堆下,昔汉女所游。侧水为钓台,后人立庙于台上,世人睹其颓基崇广,因谓之汉庙堆。

【按】盖与&quot;张鲁女&quot;传说相类。

&quot;东过南郑县南&quot;条

&quot;诸葛亮笺曰:朝发南郑,墓宿黑水,四五十里&quot;。

【按】此为佚文,可知南郑至黑水道里情况。

&quot;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quot;条

婿水又东径七女冢......得一砖,刻云:项氏伯无子,七女造墩。世人疑是项伯冢。

【按】据《史记·项羽本纪》,项氏乃下相人,项伯入汉后受封射阳侯。项伯似与汉中无甚瓜葛,此说恐不确。

&quot;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婿水径樊哙台南......水北有韩信台高十余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礼,以礼拜信也。&quot;

【按】高祖礼拜韩信事,史汉有载。至若张良渠之属,盖为后人附会。

&quot;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宠这,夫人思慕本乡,追求洋川米,帝为驿致辞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祥川,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城即定远矣。汉顺帝永光七年,封班超以汉中郡南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也。&quot;

【按】戚夫人,或为楚地人。《史记·高祖本纪》:&quot;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quot;句《史记索隐》云:高祖令戚夫人楚舞,自为楚歌,是楚人之歌声也。一云祖籍定陶,不知出处。其生地史汉不载。洋川米,古时或系名优米种。

&quot;又东过西城县南&quot;条

&quot;汉水右对月谷口,山有阪月川,于中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故孟达《与诸葛亮书》,善其川土沃美也。&quot;

【按】史汉不载。据此条,可见汉口部分谷地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情况,汉中诸地可依险据守,自有其物质基础。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6      回复

5 Re:《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quot;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quot;条

汉水以东为佷子潭,潭中有石碛洲,长六十丈,广十八丈,世亦以此洲为佷子葬父于斯。

【按】后文云:佷子,前汉人。&quot;又东过山都县条&quot;载:(山都县)沔水北岸数里有大石激,名曰五女激,或言女父为人所害,居固城,五女思复父怨,故立激以攻城。城北今沦于水。亦云有人葬沔北,墓宅将为水毁,其人五女无男,皆悉巨富,共修此激以全坟宅。然激作甚工。又云女嫁为阴县子妇,家赀万金,而自少小不从父语,父临亡,意欲葬山上,恐儿不从,故倒言葬我着渚下石碛上。佷子曰:我由来不奉教,今从语,遂尽散家财作石冢,积土绕之成一洲,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石皆如半榻许,数百枚聚在水中。激,此处系阻遏水势之物。

&quot;又东过山都县东北&quot;条

襄阳太守胡列有惠化,补塞堤决,民赖其利,景元四年九月,百姓刊石铭之,树碑于此。

【按】襄阳太守胡列,正史缺载。此条可证汉魏时鄂西北部分地方官吏对当地开发大有促进作用。襄阳地的发展,与当时政府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沔水又东径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径隆中,历孔阳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按】诸葛亮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quot;又东过襄阳县北&quot;条

(万)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皋,即万山之异名也。

【按】《水经注》&quot;沔水&quot;下言&quot;汉女&quot;两次,盖言汉代时某女子。

(檀)溪之阳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人居......溪水傍城北注,昔刘备为景升所谋,乘的颅马西走,坠于斯溪。

【按】徐、崔乃襄阳名士,与诸葛亮有旧。&quot;檀溪跃马&quot;一事,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注,似出《世语》,但时人即不之信。

城北枕沔水,即襄阳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阳矣......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荆州刺史治,邑居殷赈,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

【按】刘表夫妻尸体事,如可信,可证其时特殊的尸体保护技术,湖北古尸发现较多,刘表可谓有载以来第一例。

《汉晋春秋》称,桓帝幸樊城,百姓莫不观,有一老父独耕不辍,议郎张温使问焉,父笑而不答,温因与之言,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按】《三国志·桓帝纪》未载。盖小说家言。张温,事见《后汉书·灵帝纪》、《三国志·董卓传》。

&quot;又从县东屈西南&quot;条

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士元居汉之阴,在南白沙,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岂待还桂柁千里,贡深心于永思哉。水南有层台,号曰景升台,盖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言表盛游于此,常所止憩,表性好鹰,尝登此台,歌《野鹰来曲》,其声韵似孟达《上堵吟》矣。

【按】庞德公、庞统、司马德操,俱襄阳名士。刘表乃当时襄阳文士之首,其间聚谈唱和频繁。此节可见汉魏之时士林风气和生活趣味。庞德公,《后汉书·逸民传》有传。

沔水又东南径蔡洲,汉长水校尉蔡瑁居之,故名蔡洲,洲东岸西有洄湖,停水数十亩,长数里,广减百步,水色常绿。杨仪居上洄,杨颙居下洄,与蔡洲相对。

【按】此节可见汉魏间襄阳居住及生态环境较好,为文士所喜居。中原士人避乱襄阳,亦有其自然环境的原因。杨仪,《三国志》有传。杨颙,《三国志·王元泰传》注引《襄阳记》有小传。

又东入侍中襄阳侯习郁鱼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池中起钓台,池北亭,郁墓所在也。列植松篁于池侧沔水上,郁所居也。又作石洑,逗引大池水于宅北作小鱼池,池长七十步,广二十步,西枕大道,东北二边限以高堤,楸竹夹植,莲芡覆水,是游宴之名处也。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6      回复

6 Re:《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按】此节可见汉魏间私人园林情况。习郁,字文通,光武时曾为侍中。《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九十六·&quot;神六&quot;引《习氏记》云:&quot;习郁常为侍中,从光武幸黎丘。郁与光武,俱梦见苏岭山神,因使立祠。&quot;《艺文类聚》卷四十九·&quot;职官部五&quot;引《襄阳耆旧传》曰:习郁为侍中时,从光武幸黎丘,与帝通梦见苏山神,光武嘉之,拜大鸿胪,录其前后功,封襄阳侯,使立苏岭祠,刻二石鹿,侠神道,百姓谓之鹿门庙,或呼苏岭山为鹿门山。《世说新语·任诞篇》刘孝标注引《襄阳记》: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quot;此是我高阳池也!&quot;襄阳小儿歌之。

其南有蔡瑁冢,冢前刻石为大鹿状,甚大,头高九尺,制作甚工。沔水又东南径邑城北,习郁襄阳侯之封邑,故曰邑城矣。

【按】蔡瑁,非正命而死,其墓犹此壮丽,可见襄阳蔡氏势力之盛。另,可证汉魏石雕艺术成就。惜其不存。

(白水陂)其阳有汉光武故宅,基址存焉。所谓白水乡也,苏伯阿望气处也。光武之征秦丰,幸旧邑,置酒极欢,张平子以为真人,南巡观旧里焉。《东观汉记》曰:明帝幸南阳,祀旧宅,召校官子弟作雅乐,奏《鹿鸣》,上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宾客,又于此宅矣。

【按】张平子,张衡,字平子。此处或误。
苏伯阿,见《后汉书·光武纪》:&quot;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
货泉字文为&quot;白水真人&quot;。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quot;气佳哉!
郁郁鳂鳂然。&quot;又见《论衡·恢国篇》:初者,苏伯阿望舂陵气,郁郁葱葱。光武起过旧庐,见
气憧憧上属于天。又《吉验篇》:王莽时,谒者苏伯阿能望气,使过舂陵,城郭郁郁葱葱。及光
武到河北,与伯阿见,问曰:&quot;卿前过舂陵,何用知其气佳也?&quot;伯阿对曰:&quot;见其郁郁葱葱耳。&quot;
盖天命当兴,圣王当出,前后气验,照察明着。继体守文,因据前基,禀天光气,验不足言。创业
龙兴,由微贱起于颠沛;若高祖、光武者,曷尝无天人神怪光显之验乎!而《宋书·符瑞志》亦
云:王莽时,善望气者苏伯阿望光武所居县舂陵城郭,唶曰:&quot;气佳哉!郁郁葱葱然。&quot;莽忌恶
汉,而钱文有金,乃改铸货泉以易之。既而光武起于舂陵之白水乡,货泉之文为&quot;白水真人&quot;也。

&quot;又东过中庐县东&quot;条

汉时有数百匹马出其(马穴山)中,马形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于此穴又得马数十匹送建业。蜀使至,有家在滇池者,识其马毛色,云其父所乘马,对之流涕。

【按】陆逊攻襄阳,征之《三国志》,盖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事。

又:山中出马事,颇诡异,然蜀使中有家在滇池者,可佐诸葛亮&quot;南和诸戎&quot;之策。蜀汉借重南中民族,可见一斑。

&quot;又南过邔县东北&quot;条

(猪兰)桥北有习郁宅,宅侧有鱼池,池不假功,自然通洫,长首六七十步,广十丈,常出名鱼。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楚时于宜城乐穿渠,上口若悬河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引蛮水灌田,谓之木里沟。

【按】王宠,正史不载。习郁家宅之建设,前已述及。习氏在襄阳之盛,可见一斑。汉魏之时,襄阳之地可与中原相类,文明程度较高。

&quot;又南过宜城县东&quot;条

(宜)城,故鄢郢之旧都,秦以为县,汉惠帝三年,改曰宜城,其水历大城中,径汉南阳太守秦颉墓北。墓前有三碑,颉,鄀人也,以江夏都尉出为南阳太守,径宜城中,见一家东向,颉住车视之,曰:此居处可作冢。后卒于南阳,丧还,至昔住车处,车不肯前,故吏为市此宅葬之,孤坟尚整。

【按】《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击张曼成,斩之。三年春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

木里沟是汉南郡太守王宠所凿故渠,引鄢水也,灌田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活壤也。

【按】可证汉时襄阳地区水利建设及农业生活情况。

县有太山,山下有庙,汉末名士居其中。刺史、二千石卿长数十人,朱轩华盖,同会于庙下。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盛,号为冠盖里而刻石铭之。此碑于永嘉中始为人所毁,其余文尚有可传者,其辞曰: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实敷俊乂,君子以生,惟此君子,作汉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此山以建安三年崩,声闻五六十里,雉皆屋雊,县人恶之,以问侍中庞季。季云:山崩川竭,国士将亡之占也,十三年,魏武平荆州,沔南雕散。

【按】汉季,中原衰乱,士人多避祸荆州。刘表治荆州,优礼士人,故荆州学术之气蔚然。世有&quot;荆州之学&quot;。

* 本文所据《水经注》,系陈桥驿注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所引《水经注》经文注文诸条,尽出该书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卷,文中不复赘述。汉水,古亦称&quot;沔水&quot;,&quot;沔&quot;、&quot;汉&quot;同水而异名。《水经》只称&quot;沔水&quot;,而郦道元《水经注》则沔汉并见。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6      回复

7 Re:《水经注》所见汉水流域汉魏史事考辩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o⊙)…挖坟什么的最讨厌了

 - - !

O(∩_∩)O~

笑嘻嘻的赖肛肛。

                 -葬魂呸呸-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0:47      回复
123

回复6   [<<] [ 1 ] [>>]
回  复:
* 注:系统要求你是会员身份才能使用上传功能!
图  片: 贴图帮助  )
用户名: 3.145.33.244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找私服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zhaosifu.net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07813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4 04:28:47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