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作者:凌云雕龙 前言 固然猜测事件背后极富联想,但是仔细详验事件本身经过始末,更能认清来龙去脉。蜀汉自刘备崩殂后,孔明与李严彼此互动微妙,但仍能从迷团中抽丝剥茧,彻底详理头绪。 一、主从关系 对于孔明于李严两人的主从关系,可依三一律穷举如下: (一)孔明为李严上司领导。 (二)孔明与李严平起平坐。 (三)孔明隶属李严节制管理。 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前面三种可能的范围,只有其中之一可以成立,另外二个假设则为否定。光是两人之间关系,常令人混淆不清,因此才会有「争权夺利」、「派系斗争」、「权臣专制」及「违反刘备遗嘱」等各种臆度猜测出现,错把同僚平等(孔明与李严并受托孤)、争权夺利(孔明向长官斗争)及领导指挥(李严统内外军事,对孔明以上管下)等情况三者并立,误解两人之间的又上又下的伦理,故产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以下就史料仔细探讨两人的关系。 最简单的相校索情,直接分辨官位及职称,时间以刘备托孤及刘禅嗣位前后为基础,列表如下: |—————————————| | 孔明 李严 | |—————————————| |中央 丞相 光禄勋 | | 司隶校尉 中都护 | | 录尚书事 尚书令 | |地方 益州牧 无 | |—————————————| 1.三公与九卿 首先蜀承汉制,因此政治制度延续两汉官制,中枢机要为三公九卿,其中丞相本为三公之一,但是光禄勋却为九卿之一,掌管宿卫宫殿门户(也就是现在流行语「卫队长」职位之一),甚至于光禄勋还掌管吊唁、监护丧事等杂七琐八之事。三公与九卿孰为高低,直接一目了然。再说孔明的丞相之职,始于章武元年,即刘备称帝时,任职年资长久。再说李严在刘备称帝时并不为光禄勋,当时的光禄勋为黄权,李严那个时候还在犍为郡当太守,正与盗贼博斗,后来刘备东征后,临终于白帝城时,李严始成为光禄勋,就任时间较晚。因此孔明所当的丞相,并非夺自前任丞相,或是铲除异己、踏过旧任的鲜血,因而得拜丞相。 是以孔明高居三公,然而李严挤身九卿。 2.司隶校尉与中都护 再来是司隶校尉,西汉时原为督察三辅、三河及弘农等七郡,刺举无须回避,可不论贵践径行劾奏。另外都护起源于边将守疆,开始于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一共出现一十八位都护,皆为西域沙场骁勇;另外东汉时诛杀郅支单于的甘延寿,官职即为西域都护,那位声名大噪的助手,不过为身居副校尉的陈汤,反而终身从未当过都护,而且还因擅杀矫兵被下狱囚禁问罪,可见边将注定要听命中央,即使御史大夫都能弹劾边将。因此都护本为两汉边将职称,处理地方军事,受中央节制。汉制军事大权,以中央层面,在三公有太尉、大司马或大将军,在九卿则有卫尉(掌南军)、光禄勋(掌侍卫),若论京兵的话,还有中尉(掌北军)、校尉(掌城门屯兵)。至于地方郡兵,则由郡尉或太守,此为承平时代两汉战事,除了战争时才由临时性的将军领兵。因此李严的中都护,按汉制没有军事大权,反而是司隶校尉始有监察之权,所以连曹操要亲领司隶校尉以控制百官,掌握生杀大权。 孔明以司隶校尉而监察京畿百官,李严的中都护却非汉朝编制内最高武官,反受节制。 3.录尚书事与尚书令 其实光从录尚书事与尚书令之间,就可认定彼此从属高低。尚书令本为九卿之一的属官,掌管皇帝收发公文书函,《后汉书》将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及少府定为九卿。其中少府组织所属又有卿、太医令、药丞、方丞、太官令、守宫令、上林苑令、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黄门令、中黄门、掖庭令、永巷令、御府令、祠祀令、钩盾令、中藏府令、内者令、尚方令、尚书令、符节令、御史中丞、治书侍御史、侍御史及兰台令史。尚书令只是在少府之内其中一名掌管文书的官吏,但是「录尚书事」则为加衔,也就是超越尚书台,总领台阁诸事。再看两汉三国掌权大臣屡屡多兼录尚书事,而少任尚书令,《通典》即评价录尚书事为「公卿权重者为之,职无不总。」具有对百官生杀予夺的权利。当曹操拥有录尚书事时,荀彧虽为尚书令,又岂能因此节制曹操?光从此点,便可得知「尚书令」受到「录尚书事」所指挥。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8
回复
|
|
|
|
|
2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以孔明身兼录尚书事,李严不过为尚书令,更显出两人直隶从属关系。 - 先小结三项来看二人主从高低:孔明以三公尊贵,李严名列九卿之一,论阶级关系,孔明凌驾李严;孔明以司隶校隶监察百官,李严不过为中都护之杂号武官,在监督方面,孔明可随时纠举李严;孔明身兼录尚书事,李严却为尚书令,以上下伦理,孔明直辖李严。光是本项比较,立分两人高低,何况多达三项比较,孔明项项皆优于李严。 4.州牧与刺史 当然汉末三国地方权重,州牧刺史更具影响,就地方职称而言,孔明以领益州牧,已为地方大员。至于李严则未领州牧刺史,再从李严欲「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表示李严现况不为刺史,所以欲割五郡割据自立,但是孔明对此要求没有点头答应,所以李严从未成为巴州刺史。州郡本有大小之分,益州与巴州之州牧亦可分高低,但是孔明与李严相比更简单,因此从地位论起,身居州牧的孔明,与不为刺史的李严,就拥有地方大权而言,差别就在「有」与「没有」的分别。 地方统治上,孔明为益州牧,李严却不为州牧或刺史,李严比孔明更无掌权影响力。 二、刘备遗嘱托孤 再来讨论孔明与李严并受遗诏辅主,或许会有两人平起平坐的同侪之疑,其实不然。 1.地理遥远造成失职 因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正史白纸黑字已定正副,史料简单明了,刘备托孤二大辅臣:孔明为正,李严为副,来源有根有据。而且不必再假设、猜想、盘算可能、说不定或也许两人不分正副等没有根据的话,除非否定此段正史记载,或是装作忽略不识此段文字。相反地,若能找出叙述孔明与李严地位平等的记载,便能支持两人地位相同的假设。刘备吩咐孔明与李严托孤没错,但是封官给职却完全不同,从前面官位高低比较,马上立见真章,就算两人接受同官同职,也可分出高低,即使东吴所设的左右丞相,左右亦分尊卑,实际上李严位不及丞相,与孔明相比,不但不能称之官位相同,甚至于反受其节制。 虽然李严身为托孤大臣,但是却必须镇守边疆荒远,对于后主刘禅却无直接影响,从难以接近皇帝而言,李严更空有托孤虚名,并无照顾刘禅实情,严格地说,李严对刘备托孤遗嘱失职。在永安镇守防吴,充其量只有保卫国土,间接卫戌首都,消极地防范外敌;但是中央若有叛变、民乱或争位等,边将难以驰赴宫殿而清君侧。再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中枢极需富有威望之人镇守奠基,这不是边将所能置身度外,而能相隔千里之遥而大加干涉。 而且李严远在永安,距离成都非常遥远,这点对李严坚守岗位的职责产生非常大的打击。首先,光禄勋本应领兵保护宫廷安全,一但李严无缘兵巡皇宫,只能驻留边境的话,实质上不可能尽职护卫皇帝。其次,尚书台为处理皇帝奏章等文书,若是尚书令人不在皇宫附近,所有文献、函令及奏章更不可能经过远在天边的李严,因此李严的尚书令更无法实地掌握尚书台各项事务。最后,都护原为边将,已无法影响中央,若把中都护看成类似于中护军的将领,除了功能已与光禄勋重迭,而且针对一个驻留边境的边将而言,中护军亦无法戌守皇帝周围。因此李严的光禄勋、尚书令及中都护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任务,全拜留守永安之赐,李严身兼此三官职,却为名存实亡。 地理位置上,李严位处边陲,早已注定无法参与中央。孔明决策于核心枢要,正好高举中央堂堂之旗。中央与地方相比,李严对孔明难望项背。 2.「统内外军事」之疑虑 或许刘备遗嘱李严「统内外军事」一句话,曾让人误解为李严应为蜀汉军事首脑,但详情值得研究。 兵权统御视其官职,掌权不凭空话形容词,历史还曾经发生名号称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的名将,但是实际上此人不过为地方边土上,领有小支部队的小将领。不管再改名号叫头目、酋长,或换头衔叫校尉、将军,领兵效果一样,就算再改名目称为元帅、天王,实质上就是一小群人被一个人所领导。李严的「统内外军事」,就统治效力来说:内不达成都孔明,外不统汉中魏延,从常年驻留永安而言,只限于永安一地,不管李严换成其它响亮名称,实质上就是一名永安边将,可见李严的「统内外军事」,虚名胜于实质。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8
回复
|
|
|
|
|
3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光从主从的排列,就可得知两人尊卑安排,系以孔明为正,而以李严为副。上下关系既然已定,后人臆度所谓两人互相牵制及均权制衡的安置,并无法执行。 结论: 绘声绘影于孔明斗争李严,烛影斧声强调荆州派系矛盾,三人成虎描述孔明夺权阴谋,彷佛误会李严为孔明上司,曲解刘备重用李严胜于孔明。然而仔细分析孔明与李严官职高低,娓娓道来彼此的主从关系,再从刘备临终遗嘱的安排,李严实在没有立场为蜀汉「兴灭国」及「继绝世」。正值外有魏吴觊觎,内无安定平静,特别是刘备安排孔明以文人政府治国,而不以边将李严以军阀干政,更显出稳定压倒动乱的重要性,比起东吴二宫之争互相残杀,或者魏室兵祸叛变不绝,蜀汉显然因刘备所托对人,使得国运更为平和而欣欣向荣。 或云孔明向李严争权夺利,但是实情从孔明领导李严而言,两人之间的政争冲突应为相反:从史实上孔明命令李严离开永安、率兵前往汉中,以及孔明调动李严运粮、从防守改为督运,从孔明上表罢黜李严、废为平民,这些史实皆可证明孔明领导李严;再从李严向孔明劝受九锡、以进爵称王,及李严向孔明要求割五郡、而为巴州刺史,甚至于运粮未继而欺君谎报军情、以诬告孔明,这些事实却显示出李严向孔明争权之野望。或曰孔明向李严夺权,但从以上六件史实,却反变为李严向孔明争权。 与其猜测此六件史实是否背后隐藏何种阴谋,或者政治斗争与矛盾冲突等事,不如直接检视六件史实的经过意义,更能清楚知悉实际。就拿孔明命令李严离开永安、率兵前往汉中之事,有人猜李严欲向孔明展示军威,有人认为李严显露率军自由行走,有人推测李严不甘受限永安而欲伸展手脚,甚至有人以为李严欲发动兵谏或政变等,只是未能成功因故不发之类。但是此事分明是李严受到孔明调度移防,从永安驻地行军前往汉中,是不是属下受到长官指挥,或者有无李严强烈抗议而孔明置之不理,总之孔明下达命令,李严乖乖听话,至于刘备遗命李严镇守永安等就不必多提,因应孔明要求,刘备所下的指示亦可变更,李严不容置喙。猜测背后代表的飞鸿雪泥,与查察表面上之实质经过,两者差别所在,正是为何孔明与李严之关系变得复杂多变的主因。毕竟幻想无限,恁意天马行空;然而史料有限,难以造假离题。 也许有人偏好从李严向孔明争权失败,注意两人矛盾所在;但是亦有人喜欢洞悉孔明治国处政,强调官职区分及史实经过。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8
回复
|
|
|
|
|
4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李严是刘备死前的近臣,以李严为副也是拉拢李严,使李严看好永安,防卫东吴。其实刘备将死的时候,能带兵的只有赵云,魏延,诸葛,和新贵李严了。魏延守汉中,赵云镇成都,李严戍永安,诸葛统大局,多好的安排。至于为什么不以魏延为副?魏延功劳大,爵位高,脾气爆,有本事,如果再来个托孤的话,诸葛也镇不住魏延了。我的意思是赵云,魏延,诸葛,在刘备死之前地位与资历大体相同,诸葛地位高一点,魏延功劳大一点,赵云资历老一点,至于李严是不能和这3位比的。刘备将死的时候,刘备迅速提拔了李严,这样北方,成都和东方都安全。刘备死后,我觉得李严的地位不如魏延高,似乎能比赵云高一点,但比诸葛明显要低。楼主的分析很全面,我只想补充下,提拔李严是因为没将才了。223年的永安不比227年的永安。刘备死的时候是孙刘关系的最低点,因此永安当然需要一位有军权,有地位的大员镇守了。之所以“统内外军事”我觉得是说统永安内外军事吧,因为刘备死在永安,刘备死前当然要把“永安宫”的军权交给李严了。因为刘备在,所以永安有个内外之分罢了。这都是个人观点。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8
回复
|
|
|
|
|
5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刘备死后李严各方面的官职都比赵云魏严高。
军事上除难以理解的中都护外,还有好理解的膘骑将军,当时西蜀大将军的位子是空的,那么膘骑将军最大,单比较将军职位李严排第一。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8
回复
|
|
|
|
|
6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个人观点:
1统内外军事指的是统帅全国兵马,刘备托孤确实把军权给了李严。
2李严身兼此三官职却为名存实亡倒也是真的
3李严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参加南征北伐
前面1和2两条似乎矛盾,其实不矛盾。别忘了还有个更大的人物可以调动军队,他要调兵李严也没辙,那人就是皇帝刘禅。诸葛亮是丞相,平时没权利调兵。当需要出征时刘禅能给诸葛亮来个大都督之类只有战时才有的官职,一回京大都督的职位就取消了。(大都督的意思是出征时你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不管军队里有没有平时比你职位高的将领这时都得听你的,但战争一结束马上大都督的职位就没了,它只是一个战斗时才有的临时职位)。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
|
|
7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魏延是征西大将军,李严是膘骑将军,怎么说李严将军职位高?赵云是中护军,在宫里陪皇上的武官,也不能说地位低,周瑜就做过中护军。我认为李严赶不上魏延,赶不赶的上赵云,依然难说。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123 |
|
|
8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只要诸葛亮做了刘禅的思想工作后刘禅觉得该发兵,诸葛亮就可以带兵。但也不是随便一个文职官员就能被任命大都督的。
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本身就担任过军师和军师将军(注意军师和军师将军俩码事,前者不能带兵只能出谋划策,后者是将军能带兵,三国时期普遍在将军两字前面再加个称号,仅仅是个名称而已)。
此外诸葛亮还曾经带着张飞赵云接应刘备伐蜀,在刘备活着时,手下只有一个人统帅过军队人数比诸葛亮多,这人就是关羽。这说明诸葛亮在军队的威望比李严高,诸葛亮北伐只要皇帝刘禅同意别的大臣及军队将领不会反对。
按常理来书李严是该到朝廷工作,但他的目的是借防东吴的机会就留下不走了,并不想去朝廷。这样做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一去朝廷永安的军队就会换成别人统领,那么他就成了个光杆老将。
另外诸葛亮在军队的威望肯定比他高。为什么?因为刘备托孤前李严手下没有多少嫡系的高级将领,当时李严自己只能勉强算得上是高级将领,手下当然更不行了。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
|
|
9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14 回复: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魏延是征西大将军,李严是膘骑将军,怎么说李严将军职位高?赵云是中护军,在宫里陪皇上的武官,也不能说地位低,周瑜就做过中护军。我认为李严赶不上魏延,赶不赶的上赵云,依然难说。
作者: 三石文刀 2008-11-26 00:20 回复此发言 -------------------------------------------------------------------------------- 征西大将军比膘骑将军低,这个我没法说服你,只有连着几天完整的看遍三国志才能看出来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
|
|
10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赵云没当过大将军,他活着的时候四征将军还没设大将军。赵云活着时魏严也不是征西大将军,只不过是征西将军。西蜀景耀元年才把四征将军设置为大将军,《三国志》里就有。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
|
|
11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我是说魏延是征西大将军,就是魏延破郭淮那次,升为征西大将军了。不过征西大将军貌似也不如膘骑将军,还是你说的对。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
|
|
12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西蜀共出现过10个大将军职位
大将军 膘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右车骑将军 左车骑将军 征西大将军 镇南大将军 镇西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49
回复
|
|
|
|
|
13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问题就在于李严有何功劳去统帅全国兵马?从志上的记载他也就讨伐了次山贼而已。他凭什么官职要大于赵云和魏延? 刘备的安排只不过拉拢人心罢了,许多人的官职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们在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有什么功劳。真的比起用人,刘备和曹操差的太远。 “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这里面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还听说过;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镇远将军臣赖恭、这2个人那里来的?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50
回复
|
|
|
|
|
14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个人认为刘备的用人眼光是久经考验的,几乎没有失察过,他心里应该很清楚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所以我感觉,可能他是想让诸葛亮做张良+萧何,而让魏延+李严来做韩信吧。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50
回复
|
|
|
|
|
15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刘备的用人,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蜀国情的原因。 在用人上他没有曹操不拘一格的用人的气量,同时蜀国国情也不允许,刘备站益州、站汉中,曾要分田地给下属,你们认为他要分给谁?关羽?张飞?还是诸葛,恐怕都不是,他要分给的应该是益州的投降派,用来拉拢人,当然这也是根据当时情况的手段,赵云建议取消,从百姓的角度看是好的,但从领导来看缺是阻碍,恐怕赵云后来官职不动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至于李严说句不好听的都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他的功绩根本就拿不出手,他的地位怎么可能和诸葛相比,同时托孤,远近是不同的,恐怕当时不要说诸葛,就赵云、魏延都不刁他。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50
回复
|
|
|
|
|
16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李严托孤地位肯定是不如诸葛亮的,但是这照样也排除不了诸葛亮“铲除异己(找不到别的词了)”之嫌疑。
汉武帝托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武帝授霍光大司马大将军,并明言霍为辅臣之首。金日磾早逝,霍光而后做掉上官桀,桑弘羊。这同样是上级“铲除”下级。
所以楼主只有下级夺权上级的论点似乎无法得证。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50
回复
|
|
|
|
|
17 |
Re:孔明与李严两人关系详析——兼论刘备托孤用人安排
|
|
希望独自开府,都没整他,哪里来的“铲除异己”? 要是最后放过他,那就是“纵容包庇亲信”的帽子扣上去了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5:07:50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