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zhaosifu.net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160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沈伯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史籍《三国志》与小说⌒庚国演义》的关系,历来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所正视。本文经由过程实证性研究,提出三点看法:(一)《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主要的史料来历;(二)《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供给叙事结构框架,承担这一使命的,主若是纪年体史籍《资治通鉴》;(三)不宜简单地说⌒庚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3      回复

2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一)《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主要的史料来历

     对《三国演义》成书有直接影响的史籍,首要有《三国志》(搜罗裴松之注)、《后汉逝ⅱ《资治通鉴》、《通鉴纲目》。此鱿脯《通鉴纲目》的材料根基上来自《资治通鉴》,其凸起特点主若是在思惟倾向和编纂编制上自成一家,并对《三国演义》发生影响,是以这里姑且不列入斗劲规模。那么,在其余三书中,事实哪一部在史料的供给方面临《三国演义》的浸染最年夜呢?要回覆这一问题,必需对《三国演义》的情节进行脚结壮地的考绩。需要声名的是,既然是考绩《演义》情节的史料来历,那些根基出于虚构甚至纯然虚构的情节自然不在此列。试看以下诸例: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3      回复

3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3      回复

4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1回:装病诬叔
《三国志》(含裴注)  《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记实此事。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含裴注,下同)。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5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2回:怒鞭督邮
《三国志》(含裴注) 《蜀书·先主传》记实,裴注引《典略》所记更详。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而移花接木,将鞭读焓苓由刘备改为张飞。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6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4回:董卓废少帝,立献帝
《三国志》(含裴注)  所宣废立策文,见《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栖身》。
《后汉书》             《后汉书·灵帝纪》、《献帝纪》均不载此策,《董卓传》叙及此策,仅引一句。
《资治通鉴》           据《后汉书·董卓传》。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7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4回:捉放曹
《三国志》(含裴注) 《魏书·武帝纪》及裴注引王沈《魏逝ⅱ《世语》。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据《三国志·武帝纪》及注引《世语》,未及杀吕伯奢家人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123

8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6回:孙坚得玉玺
《三国志》(含裴注) 《吴书·孙破虏传》注引韦昭《吴书》:“(孙)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皇帝出奔,摆布分手,掌玺者以投井中。”
《后汉书》             《袁术传》注引韦昭《吴书》:“汉室年夜乱,皇帝北诣河上,六玺不自随,掌玺者以投井中。孙坚北讨董卓,顿军城南,甄官厅有井,每旦有五色气年夜井中出,使人浚井,得汉传国玉玺,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资治通鉴》            卷六十,初平二年:“(孙)坚进至洛阳……乃扫除宗庙,祠以太牢,得传国玺于城南甄官井中。”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9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9-10回:犯长安
《三国志》(含裴注)  第10回写李傕、郭闱槿索要官爵,与《三国志·董卓传》几乎全同。其中张济为“骠骑快要、平阳侯”,《三国志》误,《演义》随之而误。
《后汉书》            《后汉书·董卓传》:“傕又迁车骑快要,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快要,稠右快要,张济为镇东快要,并封列侯。”《献帝纪》年夜致同。
《资治通鉴》          《通鉴》论说据《后汉书》,但张济官职写成“骠骑快要”。然而同册兴平二年又云:六月“庚午,镇东快要张济自陕至。”七月“丙寅,以张济为骠骑快要,开府如三公。”,前后自相矛盾。前记误。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10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13回:李傕、郭汜年夜交兵
《三国志》(含裴注)《演义》写李傕侄李暹“用车二乘,一乘载皇帝,一乘载伏皇后,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系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栖身》:“傕使兄子暹……以车三乘迎皇帝。……于是皇帝一乘,贵人伏氏一乘,贾诩、左灵一乘,其余皆步年夜。”
《后汉书》           《后汉书·董卓传》:“傕……即使兄子暹……以车三乘迎皇帝、皇后。”未及贾诩、左灵。
《资治通鉴》          据《后汉逝ⅲ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11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17回:借头欺众
《三国志》(含裴注) 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常(尝)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若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券死以厌众,否则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而有所   增饰。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12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17回:割发代首
《三国志》(含裴注)《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常(尝)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成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而有所增饰。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13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18回:拔矢啖睛
《三国志》(含裴注)《魏书·吕布传》:“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夏侯惇传》:“敦年夜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裴注引《魏略》:“军中号敦为盲夏侯。”
《后汉书》            《吕布传》:“建安三年,布遂复年夜袁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资治通鉴》           建安三年:“吕布改暌闺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快要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
结论                   依据《三国志》而略有增饰。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4      回复

14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19回:白门楼斩吕布
《三国志》(含裴注) 《魏书·吕布传》:“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外于布,今已服矣,全国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全国不裁夺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后汉书》              《吕布传》:“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令摆布取其首诣操。摆布不忍,乃下降。布见操曰:‘今日曩昔,全国定矣。’操曰:‘何以言之?’布曰:‘明公之所患不外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全国不裁夺也。’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成一言邪?’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乃命缓布缚。刘备曰:‘不成。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颔之。布目备曰:‘年夜耳儿最叵信!’……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资治通鉴》            据《后汉书·吕布传》。
结论                    依据《三国志》而略有所增饰。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15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20回:许田打围,关羽欲诛曹操
《三国志》(含裴注) 《蜀书·关羽传》注引《蜀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年夜。”裴松之曰:“羽若不美观有此劝而备不愿年夜者,将以曹公腹心亲戚,实繁有徒,事不宿构,非唐突所行;曹虽可杀,身必难免,故以计而止。”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而有所增饰。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16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23回:裸衣骂曹
《三国志》(含裴注)  未及此事。
《后汉书》            《祢衡传》:“(孔)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愿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年夜会宾客,阅试音节。……衡……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叁挝而去,颜色不怍。……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年夜营门,以杖捶地年夜骂。……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后汉书》而有所增饰。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17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29回:孙策之死
《三国志》(含裴注) 《吴书·孙讨逆传》:“先是,策杀(许)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至夜卒。”裴注引《江表传》:“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驰遣散鹿,所乘马精骏,年夜骑毫不能及。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于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贡表,以示策……策即令武士绞杀之。贡奴客潜平易近间,欲为贡报仇。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年夜戎,在此射鹿耳。’策曰:‘年夜戎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余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卷六十三,建安五年:“初,策杀吴郡太守许贡,贡奴客潜平易近间,欲为贡报仇。策性好猎,数出驰驱,所乘马精骏,年夜骑毫不能及,卒遇贡客三人,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策创甚……丙午,策卒。”(据《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注引《江表传》)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18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情节            第34回:马跃檀溪
《三国志》(含裴注)  《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
《后汉书》              未涉此事。 
《资治通鉴》             未及此事。
结论                     依据《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19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经由过程上述具体情节的对照剖析,可以清嚣张地看出:在这些史籍中,《三国志》(搜罗裴注)乃是《三国演义》最主要的史料来历。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20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二)《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供给叙事结构框架

     尽管《三国志》(搜罗裴注)为《三国演义》供给了最根基的史料,但作为一部纪传体的史籍,它以人物列传为主,重在记叙各类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生平业绩,而默示历史的总体面容和各个局部的互动关鲜ё衮非其所长,统一事务往往分手记于多篇纪传中,其前因后不美观往往不够了了,有时甚至互相矛盾。是以,它没有也不成能为小说⌒庚国演义》供给一个斗劲完整的叙事框架。承担这一使命的,主若是纪年体史籍《资治通鉴》。

     试以《三国演义》中最出色的情节单元“赤壁年夜战”为例。《三国志》有关赤壁年夜战的记实显得很零乱,有关材料分手于《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诸葛亮传》、《吴书·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黄盖传》等分歧人物的《纪》、《传》中,不陌头绪不够清楚,而且某些关头之处还彼此矛盾。先看《魏书·武帝纪》: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晦气。于是年夜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据此记实,曹操在赤壁年夜战中的首要对手是刘备;虽然初战“晦气”,但首要仍是因为碰着年夜疫,“吏士多死者”,才自动地“引军还”,根柢看不到遭火攻而惨败的迹象。裴注引《山阳公载记》云: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年夜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欠亨,天又年夜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这里写了然曹操因被火烧战船而战败,描写了曹军败退途中的狼狈状况;而策动火攻的,则是刘备方面,根柢看不到东吴方面的浸染。《蜀书·先主传》所记,与之有较着差异: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年夜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这里写了然是孙刘联军配合年夜破曹军,焚其舟船,曹军遇疾疫只不外是其败退的次要原因;然而,孙刘两家,谁主谁次,却不清嚣张。《蜀书·诸葛亮传》着重写了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的过程,然后交接结不美观:“权年夜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不清嚣张的处所仍是不清嚣张。而《吴书·周瑜传》所记则又有区别: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不美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此鱿脯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告走舸,各系年夜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不美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裴注引《江表传》对火烧赤壁的情景,论说更为活跃。这些记实,凸起了吴军在孙刘联盟中和主导地位,凸起了“火攻”的关头浸染。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21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由此可见,仅凭《三国志》的记实,人们很难周全把握战争的始末和抉择输赢的根柢身分,这些零星的史料确实无法组成小说的叙事框架。而《资治通鉴》充实阐扬纪年体史籍的优势,对这些史料加以排比、辨析和清算,第一次写出了一场首尾完整、因不美观分明的赤壁年夜战,战争的各个环节清楚地呈此刻人们面前:曹操南征――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败走夏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抗曹――曹军初战晦气――黄盖献火攻之计――黄盖诈降,火烧赤壁,曹军惨败――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一首尾完整的历史记实,为《三国演义》写赤壁年夜战供给了根基的叙事框架。《演义》中的赤壁年夜战,年夜原由、抉择妄想、定计、决战到终局,总体轮廓与《资治通鉴》年夜致同构;尽管《演义》虚构了“激辩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横槊赋诗”、“借春风”等出色情节,但那主若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增添情节波澜,却没有改蹦整个战争的根基名目和成长历程。

     同样,考绩《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主要的情节单元,如诸侯联军伐罪董卓、官渡之战、刘备取益州、吕蒙剿袭荆州、夷陵之战、孔明北伐等,其叙事结构框架,首要也是由《资治通鉴》供给的(某些以虚构为主的情节,如“过五关斩六将”、“七擒孟获”等,不属这里谈判典型围)。甚至可以说,《演义》全书的叙事结构,年夜全国年夜乱到三分鼎峙,再到三分归晋,首要框架也是参照《资治通鉴》的。其次,《通鉴纲目》也起了主要的提醒浸染。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5      回复

22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不宜简单地说⌒庚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

     因为《三国志》为《三国演义》供给了最根基的史料,嘉靖元年(1522)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部门明代《三国》版本又有“晋平阳侯(相)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的题署,有的学者便说:《三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我认为,这一说法是不够切当的。

     首先,年夜成书过程来看。《三国演义》当然以史籍《三国志》为首要的史料来历,但同时也年夜量秉承了平易近间三国故事和三国戏的内容;就褒贬倾向、主线设置、叙事时空措置等方面而言,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年夜。尽管罗贯华夏作书名可能包含“三国志”三字,但这只是剖清楚明了作家对陈寿的恭顺和借史籍以提高小说地位的愿望,毫不意味着小说是在亦步亦趋地演绎史籍《三国志》。综不美观整部小说,是在史传文学与通俗身手这两年夜系统持久互相影响、互相渗入的双向建构的基本上,经由过程作家天才的缔造,才成就了这部煌煌巨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3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其次,年夜思惟内在来看。我曾经指出:“《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极其博年夜而深挚的思惟内在。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题材,融汇自己的亲自履历,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总之,《三国演义》如同一个巨年夜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惟光华,给分歧时代、分歧阶级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迪。”“《三国演义》丰厚的思惟内在,首要默示在四个方面:1.对国家统一的神驰。……这是《三国演义》的政治理想,也是其人平易近性的凸起默示。……2.对政治和政治家的选择。……‘尊刘贬曹’的思惟倾向,早在宋代就已成为有关三国的各类身手作品的基调,罗贯中只是顺应泛博公众的意愿,担任了这种倾向……‘尊刘贬曹’首要纺暌钩了泛博公众按照‘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的尺度对封建政治和封建政治家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3.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凸起强调了争夺人心、地蜡人才、正视盘算这三年夜体素的极端主要性。4.对理想道德的追求。……在这里,他打起了‘忠义’的灯号,把它作为臧否人物、评判长短的首要道德尺度。……就主导方面而言,它纺暌钩了中华平易近族传统的价值不美观、道德不美观中积极的一面,值得后人批判地领受。”①可以说,《三国演义》站在特定的历史高度,博采传统文化的多种养分,通顺贯通宋元以来的社会意理和道德不美观念,“演”的是中华平易近族精神、中华平易近族文化之“义”,而不仅仅是史籍《三国志》之“义”。

     再次,年夜艺术成就来看。我曾经指出:尽管罗贯中十分正视抓住历史行为的根基轨迹,再现史实的根基框架和成长趋向,“然而,在具体编织情节,塑造人物时,罗贯中却首要担任了平易近间通俗身手的传统,斗胆阐扬浪漫主义想象,年夜量进行艺术虚构,运用磕张手法,默示出浓郁的浪漫情协调传奇色彩。”“这种粗看好象与历史‘相似’,细看则处处有艺术虚构、不时与史实相收支的情形,在整部作品中触目皆是。这种虚实连系,亦实亦虚的创作体例,乃是《三国演义》的根基创作体例,是其最主要的艺术特征。”②这种创作体例和美学气概,更不能说是“演”《三国志》之“义”。

     总之,我们既要充实正视《三国志》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又不应过度夸年夜这种影响。只有这种,才能对《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思惟艺术成就作出科学的评价。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4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注释:

①参见拙著《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第22-27页,春风身手出书社1999年1月第1版。

②参见拙著《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第64-65页。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5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SF?

全文看完,可贵一见的好贴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6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7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三国演义里良多所谓“编造”的故事,在三国志和裴注里都可以看到原型。有些是被夸年夜,有些则是改编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8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LZ在直播么
 
            暗示近期才起头研究 陈寿的【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29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没有罗教员,这个吧能这么热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30 Re:《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3:12:16      回复

回复0   [<<] [ 1 ] [>>]
回  复:
* 注:系统要求你是会员身份才能使用上传功能!
图  片: 贴图帮助  )
用户名: 18.188.63.71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找私服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zhaosifu.net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15234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4 10:49:40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