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zhaosifu.net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7  人气933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前言:
  每当读到三国史料时,问起那浪漫的骑士情怀,我总是第一个想到夏侯渊,虽然他带领的军团必不能说是纯骑兵队,或者以带领骑士见长,但每当阅读到他「急袭」、「迂回」和「大包抄」等近似骑兵打法,总是让我有无限遐想。
  于此,想特别撰写一下夏侯渊的传记,有错还请多多指教。

  ===夏侯渊军旅前期===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敦的堂兄弟,也就是指说夏侯家族庞大,敦系家族和渊系可能有几段差距,但这两夏侯家族,却跟曹操有很深的关系。
  夏侯渊曾经帮曹操顶过重罪拖延时间(原因应该是曹操太过『少年』被官府查办),最后曹操赶紧找人一起把夏侯渊救出,这种侠义之情在隔过数代的大宗族是很罕见,一般大宗族只要太过庞大,通常对于族内有人犯罪必定是撇清关系,或者不闻不问的,而曹操族系是否真是夏侯氏之后也是一个悬案;不管是否是从小培养的情怀,还是因为受曹操请托,夏侯渊肯帮忙曹操顶罪是一种难得的情怀,就情理而言,曹操倒是欠夏侯渊一份人情。

  夏侯氏在沛国谯郡是大族,但就不代表大族就财大家大,大宗族分散下,当然会发生某些家族家道中落的问题,夏侯渊就是一例;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而一些住在谯县的曹系宗族、夏侯宗族也被波及,端看夏侯敦系家族似乎没受影响(或者传主夏侯敦在年少轻狂杀人后跑去逃难了,有关夏侯敦为师复仇这段以后再谈),但是夏侯渊却遭了大殃。

  《魏略》曰:「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由这条史料可知,夏侯渊已经是渊系的家长,但家族遭受动乱,想必原本的庄园也相继破败,不得已之下只好舍弃自己的幼子,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问,为什么夏侯渊不找夏侯敦或者其他曹系家族帮忙呢?从史料我们不得而知,也有可能当时遭逢大乱,许多宗族都纷纷逃难去了。例如曹休一族就是一例。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

  当然,即使当宗族纷纷离散,寻找不到踪迹时,总会有一个枝头鸟找得到,那个就是父亲曾以一亿购下太尉官位的曹操,论当时的曹操正在征伐颖川贼,颖川距离沛国谯县不过隔个陈国,却没有进行帮助,是战乱的讯息交流隔阂导致无法获知,还是当真见死不救呢?
  陈国当时还有人在掌控,那就是愍王刘宠,据史料纪载,陈王刘宠在陈国的影响力极大,拥有强弩数千张,这是个很惊人的武装纪录,自从西汉孝武帝推行推恩众建制度,汉族宗室已经宛如只收赋税的一般富室,但刘宠拥有如此的武装可谓惊人。按史料所诉,除了光和七年爆发的黄巾之乱,之后在中平年间还陆续有爆发其他零星的黄巾余党活动。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
  《后汉书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
  
  如此分析,夏侯渊应该是等到关东联盟反董时才加入曹操阵营,想必在那之前夏侯渊应该是承受陈王刘宠的照料。
  不过细心照料的亡弟幼女,似乎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被张飞掳走了。

  《魏略》曰:「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

  建安五年为十三、四岁,出生年约为中平三、四年,也颇符合当时夏侯渊族,困顿潦倒的时间点,夏侯渊当时接获这消息定是想把掳走自己费尽心思呵护的侄女的绑匪给碎尸万段吧?

  分析一下,当时已经成为一族家长的夏侯、曹氏等人在做什么?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8      回复

2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夏侯敦——情况不明。
  曹仁——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
  曹纯——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
  曹洪——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江夏郡)。
  曹休——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

  曹氏生活似乎还算良好,曹休虽然丧父,但至少逃到吴地后有亲朋好友帮忙,反观夏侯渊就十分苦哈哈了,不论曹纯、曹操是否真知道夏侯渊正处于围困之中,但宗族间不闻(不知道)不问(不帮忙)的状况却可以一窥一二,所以在那之前才大肆的赞赏夏侯渊的侠义情怀。
  而夏侯渊直到曹操起兵反董,才加入曹操阵营,开启他的军旅生涯。

(二)

  若要了解夏侯渊在曹操底下的军旅生涯,观看夏侯渊传是不够的,搭配着曹操传比较能清楚脉络。
  在曹操的生涯中遭遇过袁术、吕布等强敌,但经过反董联盟的失败,曹操之后浪迹兖州,也正是因为兖州爆发黑山黄巾入侵,才造就了曹操拥有一个能在战乱时代立足的根据地,能够跟之后的袁术、吕布,甚至是好友袁绍一较高下的立足点。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眭,申随反……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按照此时间点,曹操不过拥有东郡(东武阳以西)、任城国、济阴郡、东平国和济北国,直到初平四年(公元194年)和袁术战于陈留匡城外的亭才陆续增加了陈留郡、梁国和部分沛国地区,按当时的纪录,沛国、陈国和颍川郡还尚未在曹操的掌握中,陈国还有陈王刘宠在掌控,沛国则是有沛相陈珪在管理,颍川还得等到兖州迎吕布后才得手。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追黄巾至济北。」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虽然张邈在当时是陈留太守,但并不代表他就拥有陈留郡该地,或者该说他仅指名义上拥有,按照当时袁术在陈留境内的长驱直入,想必张邈早已弃陈留而奔曹操了吧?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四年春,军鄄城。……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梁国),又追之,走九江。」

  接着,陶谦经过先前失败却再接再厉,开始经略泰山郡,还陆续向西挺进至曹操的任城国,最后陶谦被曹操打败。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
  这是曹操和陶谦的第二次战争,先前都是陶谦采取主动,之后因为发生父亲遭到杀害的事件才对徐州改采主动的战略。
  在第一次曹操征伐徐州,屠杀徐州居民时,曹操曾对张邈说过一些感人肺腑的话,当时夏侯渊应该还不是陈留太守,因为张邈的传记中并没有遭到别人取代的讯息,当然,作为张邈好友又曾为了他跟袁绍反目过的曹操,也不可能叫人侵夺张邈在陈留的权力——虽然我质疑在袁术的蹂躏后,张邈是否在陈留拥有实际的兵力,又或者张邈当初没有弃陈留而只是被包围,曹操对于袁术的进攻是为了要援助张邈而不是自身的势力遭到压迫亦或两者皆有。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

  夏侯敦当时应该已经是东郡太守,也就是濮阳(东郡的治所原在濮阳,后曹操曾迁到东武阳,之后又迁回濮阳),按照史料叙述,夏侯敦应当是曹操取得兖州,被众人拥戴为兖州牧后所任命,因为当时曹操不过是「行(代理)奋武将军」,没有任命校尉的权力,之前曹操入主兖州攻击暴犯的青州黄巾贼时,原兖州牧刘岱不听东郡太守鲍信的劝阻,出兵迎击最后遭到袭杀,鲍信最后迎曹操入兖州,也在与黄巾贼战斗时不幸战死,既然曹操为兖州牧,而东郡太守也战死,夏侯敦便被曹操任命为东郡太守,是为诸夏侯曹将领中,第一个被任命为太守的人。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8      回复

3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敦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而夏侯渊此时应当还在领军征伐当中,为别部司马、骑都尉从(从应当是指从征伐),不过也没什么好骄傲的,曹仁亦是别部司马,行(代理)厉锋校尉。
  之后吕布入兖,兖州全数沦陷,唯独鄄城、范、东阿三县残存。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

  直到兴平二年(公元195)十二月,曹操在陈留雍丘击溃最后一个反抗势力,兖州才失而复得,夏侯渊也应在此时任为陈留太守,紧接着朝陈王刘宠的领地进攻,建安元年的春天,已经军临武平,降伏了袁术在陈国境内树立的魁儡政权,而陈王刘宠的号召力也已经日暮西山了。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邈诣袁术请救,为其众所杀,兖州平,遂东略陈地。」

  同年二月,曹操大破颍川、汝南的黄巾贼众,进而获得颍川郡和汝南郡部份地区,夏侯渊紧接着立为颍川太守,作足了迎天子的准备。
  夏侯敦接管夏侯渊原本的陈留太守地位,夏侯氏的光辉于是显照。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汝南、颍川黄巾……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复领陈留。」
  
  此时曹仁虽然数有战功还尚未升迁,而曹休也顺利升级为校尉,后更为中郎将,而此时已经加入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中的乐进,虽然还是军假司马、陷陈都尉,但已经封侯,于禁却已从陷陈都尉升为校尉了。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鹩于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
  「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迁平虏校尉。」

  查查后汉时代,骑都尉、陷陈都尉、校尉、中郎将各职的薪俸好了。

  《后汉书志第二十五百官二?光禄勋》:「骑都尉,比二千石。」
        
  陷陈应是杂号,非西汉设置的都尉,那要如何算呢? 而杂号校尉呢?

  魏志曰:「……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农校尉,秩比二千石.」

  由此可见,都尉约在六百石到四百石不等,杂号校尉则是比两千石,查后汉书中央的校尉其实也一样。

  《后汉书?志第二十四百官一?将军》:「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后汉书?志第二十七百官四?城门校尉》:「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后汉书?志第二十七百官四?北军中候》:「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后汉书?志第二十七百官四?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中郎将也是比两千石,但是权力稍有不同。

  东观书曰:「……校尉、中郎将、诸郡都尉、诸国行相、中尉、内史、中护军、司直秩皆二千石……」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副,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隽列传第六十一》:「及黄巾起,公卿多荐隽有才略,拜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郎将皇甫嵩讨颍川、汝南、陈国诸贼,悉破平之.嵩乃上言其状,而以功归隽,于是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中郎将虽然也是比二千石,却拥有「发天下诸郡兵」的权力,当然这是属于东汉的固有形式,因为光武帝害怕州郡拥兵自重,所以废除了郡的征兵权,征伐皆由朝廷,这样是防止了州郡拥兵割据,却苦了朝廷的财政支出,而为了方便行使,最初是有设将军讨伐,最后也简而改成由中郎将直接领王命出兵征讨,所以会有中郎将可以指挥将军的情形发生,按照当时曹操的局势,大概就是拥有独立的指挥权而不受曹操所控制吧?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8      回复

4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当然也有例外,像曹操所置的典农中郎将就二千石了,所以制度还是因人而异。

  当时在曹操集团底下的制度大概是,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都尉。

  话说曹操的地理位置蛮恶劣的,处于众多势力包围之中,时与和袁术、吕布有些磨擦,迎太子之后曹操派遣钟繇前往关中地区处理关西诸将的问题,夏侯渊则是努力经营颍川,夏侯敦之后调为济阴太守,并升为将军封了爵位;调到济阴大概是为了防范吕布,也是之后为什么是夏侯敦率兵前去小沛救援刘备的原因了。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讨伐吕布的下邳之战,两夏侯并未参加,夏侯敦转领河南尹,夏侯渊还在颖川,而且也尚未参加张绣的讨伐战役中,战功挂零。
  尚余曹系及五子良将,则是因张绣和吕布各有所得,曹仁在与张绣战中表现勇猛,但还尚未升迁,曹洪则是因为张绣战役而升将军、拜亭侯,而乐进则是等到官渡之战前,击败了袭夺徐州的刘备才升为校尉,于禁的青州兵事件则是让他封了侯,徐晃是五子良将最好的,在杨奉底下卷太子潜逃到安邑时,就封了亭侯,之后跟随曹操,击破河南的反抗势力后便升为将军了。
  李典则是成为离狐太守,李通则是在征伐张绣战役中立下大功,升为将军并加封为侯。
  如此来看,似乎最倒霉的是曹仁,即使迎天子被封为广阳太守(幽州),但曹操偏偏不让他前去赴任,当然,派手下猛将前去分隔之地也不是曹操会作的蠢事,遂拜为议郎让他继续统领骑兵。
  统计一下官渡前主力各将的高低。

  乐进——讨寇校尉、广昌亭侯
  于禁——迁裨将军、益寿亭侯(和袁绍军打过前哨战)
  徐晃——裨将军、都亭侯
  夏侯敦——建武将军、领河南尹、高安乡侯
  夏侯渊——颍川太守
  曹仁——议郎
  曹纯——议郎加「参司空军事」(意指可以和诸谋士行军议)
  曹洪——厉锋将军、国明亭侯
  李典——离狐太守
  李通——裨将军、阳安都尉、建功侯
  臧霸——琅邪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
  吕虔——泰山太守
  许褚——校尉
  张辽——中郎将、关内侯
  张绣——扬武将军、宣威侯

  秦汉以封侯者贵,例如秦朝王翦,在讨伐楚国时曾多次向秦始皇替子孙置田产、西汉飞将军李广,虽然官位颇高,可是从军多年依旧没有封侯于是留下怨叹,在在都标明了,封侯是为官者都想追求的。
  那封侯有什么好处呢?在汉武帝后,侯已经不具备有军事和行政的能力,但却还具备着向领地人民收税的权力,封侯者可高枕无忧不愁衣食问题,向领地人民征收就行。
  除了李典、李通、张辽、张绣、许褚是属率众加入外(曹仁最初也是率众加入),以长年跟随曹操却尚未封侯的只剩下曹仁和夏侯渊了,最苦的想必是曹仁,而夏侯渊没有夏侯敦的优秀的行政治绩,也未有参与其他战役,连离张绣战役最接近的他都没有参与到,夏侯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行,还是曹操未给表现机会呢?

(三)

  所谓从最低阶爬起来的人总是事多繁忙,乐进、于禁是一类;虽为最亲的亲信能得到参战机会却得不到相对封赏的人,曹仁是一类;是为最亲密的亲信多次参与战斗独立领军战败,却步步高升,夏侯敦是一类;那既非最低阶层,又是亲信,但毫无参与战事机会的人,夏侯渊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像李典那样是个年少儒将,亦非程昱、郭嘉属谋士,也不像枣祗一样是个农政官,更不是像荀彧一样替曹操打下雄厚的政治基础的人,身为武将的他,该何去何从?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夏侯渊领命前往了官渡之战最前线……

  官渡之战爆发,个主力将领正在做什么?

  张辽——因子有战功,迁裨将军
  乐进——从击袁绍于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
  于禁——从还官渡。太祖与绍连营,起土山相对。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8      回复

5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曹洪击濦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
  夏侯敦——河南尹。
  夏侯渊——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代理)督军校尉。
  曹仁——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濦强诸县,……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于鸡洛山,大破之。……复与史涣等钞绍运车,烧其粮谷。
  曹洪——累从征伐(行踪不明)。
  臧霸——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李典——详见李典传。
  李通——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确切时间不明)
  
  夏侯渊代理督军校尉,当战事完结后,校尉之职就会被撤销,若能在战争中得到大的战果,那说不定可以拜为别的校尉,甚至可能升为中郎将或者将军,不过画饼充饥总是越画越饿,夏侯渊并未接受任何出击的任务指令,于此当然不会有什么莫大的战果了。
  督军校尉,督军有监与督的意思,既然如此那夏侯渊辖下应该会有若干名校尉,乐进当时是校尉,不过常和于禁一起行动,所以排除在外。
  虽然夏侯渊没有参与任何的攻击行动,但至少在战后他还有点事情可做;官渡之战后袁绍败亡,看是光荣胜利的曹操,其实赢得灰头土脸,虽然在官渡之战时,兖、豫、徐虽是曹操在掌控,却掌控的不确实。

  《魏书载诏》曰:「颍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昔汉祖以秦中为国本,光武恃河内为王基,今朕复于此登坛受禅,天以此郡翼成大魏。」
  《三国志?魏书十六?任峻》:「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纫之,贼不敢近。」

  夏侯渊于是都督起兖、豫、徐三州军粮转运,让曹操的军队能重新振作,以待渡黄河后能继续跟袁绍对战。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

  官渡之战,曹操赢得不易,各方将领皆奋力一战才拥有此胜,及至完全平定华北,诛杀袁绍三子,北征乌丸,还有为了巩固在北伐时遭受南方势力攻击而努力防守的战役。 

  张绣——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从破袁谭于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任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乐进、张辽、于禁——折冲、荡寇、虎威将军。
  李典——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李通——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
  许褚——赐爵关内侯。
  夏侯敦——迁伏波将军……建安十二年,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臧霸——都亭侯,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
  曹仁——封都亭侯。
  曹纯——封高陵亭侯,邑三百户。
  曹洪——迁厉锋将军。
  荀彧——(建安)十二年,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荀攸——(建安)十二年……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
  张合——以功迁平狄将军。
  徐晃——从征蹋顿,拜横野将军。

  而观夏侯渊却仅只是「拜典军校尉」,妙才随曹操转战中原,亲战官渡,横扫剩余的黄巾余乱,为何却未能赐爵,未能拜将?只单单有校尉一职耳?难道夏侯渊不善于战吗?
  我们来看一下夏侯渊转战中原的纪录:

  建安六年(公元201)——(张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
  此乃昌豨第二次反叛,夏侯渊和张辽一起讨伐昌豨,最后是张辽以招降平定此事。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于禁传》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臧霸传》又与于禁讨昌豨。《夏侯渊传》昌狶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狶,降其十余屯,狶诣禁降。渊还,拜典军校尉。
  当曹操平定冀州后昌豨又叛变了,这次改由于禁前去镇压但却久攻不下,曹操便派遣有与昌豨对战经验的夏侯渊助战,因为拥有上次的经验所以能快速的攻下几处据点,迫使昌豨投降,夏侯渊于是终能晋级校尉。

  约建安十一至十三年前(公元206~208)——《臧霸传》(臧霸)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吕)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击之。《吕虔传》济南黄巾徐和等,所在劫长吏,攻城邑。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击之,前后数十战,斩首获生数千人。《夏侯渊传》济南、乐安黄巾徐和、司马俱等攻城,杀长吏,渊将泰山、齐、平原郡兵击,大破之,斩和,平诸县,收其粮谷以给军士。

  这三起事情皆发生在兖州和徐州,当时曹操正逐步瓦解河北袁氏的势力,夏侯渊便留下本营扫荡残余的叛逆,或许夏侯渊仅只助攻、督运粮草,不及夏侯敦之前的「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纵使夏侯敦曾败战过(火烧博望坡),也能得到将军位,夏侯渊到是脚踏实地的累积军功了。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8      回复

6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8      回复

7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关于偏将军一职发现有N多人做过.但在关羽封到这个官的时候当时曹操手下大将于禁还只是个校蔚,夏侯渊也只一个校蔚,估计当时比关羽大的将军最多只有夏侯敦一个,现在了解曹操对关羽多好了吧

 作者: 61.191.92.* 2008-4-14 20:0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关于偏将军一职 
 官渡大战时曹营诸将表: 
  夏侯敦 建武将军 河南尹 
  夏侯渊 陈留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 
  曹仁 广阳太守(未到郡) 议郎(当时为曹操统率骑兵) 
  关羽 偏将军(击败严良后封汉寿亭侯) 
  徐晃 裨将军(击败文丑后拜偏将军) 
  于禁 裨将军(战后迁偏将军) 
  张辽 裨将军 
  曹洪 扬武中郎将 
  乐进 讨寇校尉 
  许褚 校尉 
   《三国志》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9      回复
123

8 Re:[转]骑士情怀:夏侯渊
太监了。
    楼主只写到建安13年,而建安13年以后发生的事呢????

作者: [楼主] 333    2011-04-06 15:04:29      回复

回复7   [<<] [ 1 ] [>>]
回  复:
* 注:系统要求你是会员身份才能使用上传功能!
图  片: 贴图帮助  )
用户名: 18.226.200.180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找私服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zhaosifu.net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08984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4 03:04:00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