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料最重要的来源当然是"三国志",还有"後汉书"及"晋书".
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陈寿是蜀国光禄大夫谯周的弟子,他著蜀书,并整理韦昭
的吴书及王沈的魏书,形成魏蜀吴三书,到了北宋才合称三国志.
王沈的魏书成於司马昭当政之时,王沈就是那个背叛曹髦跑去和司马昭告密的侍中.
陈寿死後130年,南朝宋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用大量陈寿忽略或避讳不用的史料
有 :
1. 鱼篆(西晋)的魏略
2. 习凿齿(东晋)的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
3. 傅玄(西晋)的傅子
4. 郭颁的世语
5. 司马彪的序传,九州春秋
6. 吴人之曹瞒传
7. 加上献帝春秋,汉魏春秋,魏氏春秋,英雄记,江表传....等
使三国史料更加完备,裴松之引用的史料很多都失传了.
在裴松之作三国志的同时,另一位史学家范瞱完成了後汉书,其中和三国志重叠的部份
多和陈寿本文和裴松之注相似.
关於司马家族及西晋开国功臣传不见於三国志,直到唐朝官修的晋书才帮他们作传
, 李世民还亲自为司马懿及司马炎写评论.
以上史料都是记传体,是24史中的正史,到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上述史料为主要
依据将事情先後用年份加以排列,使越读起来更为方便.
近代写白话三国历史我认为较好的有成都市博物馆馆长章映阁, 他写的曹操传, 诸
葛亮传, 孙权传都以正史为依据,并详注出处,文笔也不错,还有柏杨翻译的资治通鉴,
虽有些错误, 但还算不错.还有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北辰的刘备新传, 曹丕传, 司
马懿传, 孙权传, 吕布传等, 都忠於史实, 非常不错.
除此之外就是新的考古发现了,概述如下:
(1) 古城:
1. 邺城:位於今河南省临漳与安南县交界,1960年代发现了金凤台及铜雀台二
夯土台基,1983年又详细作了钻探。
2. 洛阳:1963年发现城门10座及魏宫庭遗址。
3. 武昌:位於今湖北省鄂州市,1978年发现城南还有一段60米城墙尚存,在城
内古井发现刻有「黄武元年」(222)铭文的铜罐。
(2) 墓葬
迄今发现三国爵位最高的墓葬是1984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郊的东吴大将朱然
墓,内有大量漆器,磁器,铜器钱币,尤其是漆器,画像精美,人物生动,显
示三国绘画技术之发展。
(3) 文物
如1964年在四川成都市附近出土刻有铭文「景耀四年」(261)「十石机」的连弩
证明了史书上诸葛亮发明十矢连弩。
1996年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旁之走马楼22号井,有十万件以上的简牍,竹简,
木简出土,上计载卷书,司法文书,人名簿册,名刺,帐簿等,其中更有吴大帝嘉禾元
年之六年232-238之记年事本,专家指出,其简牍数量大於以往出土简牍数之总合,
其对於填补吴国史料不足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 晋书陈寿传
2. 宋书裴松之传,上三国志注表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 三国志及裴注
5. 张大可,三国时期的考古发现及文物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6. 《考古学报》《江汉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者心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