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4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6楼
凡是涉及到姜维生平事迹的人,如诸葛亮,魏延,王平,廖化,夏侯玄,钟会,杜预,邓艾,郭淮,陈泰,诸葛诞,樵周等人,透过他们的视角来了解姜维。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6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0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收录的姜维文章 议谥赵云
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案《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矣。(《蜀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建议殄敌
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蜀志·姜维传》)
报母书
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晋书·五行志》中。又《御览》三百十引孙盛《杂记》。又九百八十九引孙盛《异同评》)
【蒲元传 】
君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今屈耳环者,乃是其遗范。(《艺文类聚》六十)
【 蒲元别传 】
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白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取水者方叩首伏,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灵落,若剃生刍,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环者,是其遗范也。(《御览》三百四十五) 备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它集中了自有文字以来直至唐代,除史传、诸子、诗赋、专书以外的所有文字,举凡硕学鸿儒、大师巨匠、佛道伎工乃至名媛淑女的长篇巨制、片言只字,无不穷完毕讨,加以见存,称得上是一部对先唐文献典籍具有总结性的、功业甚伟的宏篇巨制,对学术界、文化界皆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7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1楼
【费祎之死 与【陈寿 和姜维 】的关系:】 延熙十六年正月新春假节,蜀汉政权第三任执政者费祎在其驻地汉寿(即葭萌关)举行岁首大会,大宴群臣,同僚共欢。席间,费祎“欢饮沉醉”,不意被出席宴会的一个叫郭遁的人“手刃”刺杀,当场身亡。 对于蜀汉政权而言,费祎之死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自诸葛亮频繁北伐耗尽蜀汉国力之后,蒋琬当政十三年,费祎当政六年,均未再大规模地对魏国用兵。蜀汉政权在这十几年内获得了一个相当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费祎死后,姜维当政的五年,年年兴兵,年年用兵,刚刚积蓄的一点国力又被瞬间耗空。可以这么说,费祎之死,意味着蜀国内部鸽派势力下台,鹰派势力的登场。虽然不能完全把蜀汉亡国的责任推在姜维穷兵黩武上,但是姜维执政后的频繁北伐,的确加速了蜀汉国立的衰减和灭亡。 郭遁并非蜀国人士,而是魏国凉州西平人,蜀军寇掠西平的时候,郭遁作为战利品被带回了蜀国。对于郭遁刺杀费祎的举动,魏国下了一封诏书给予褒奖,并且恩及其留在魏国的后人。乍看之下,似乎郭遁的刺杀行动是受到曹魏方面的指使。其实不然,最明显的证据是:郭遁刺杀费祎是在正月,而魏国颁发褒奖的时间在八月。蜀汉执政者的死应该属于当时的“国际重大事件”,曹魏方面应该很快就得知信息,不可能大半年之后才知晓,倘若郭遁真的是魏国指使的刺客,那么,费祎一死,魏国方面应该立刻颁发诏书,不可能拖了半年之久。实际上,关于费祎之死背后的谜题,陈寿虽然没有明言,但也留下了很多线索。从姜维传里我们可以知道:姜维在费祎的管制下,郁郁不得志,每次出兵的数量都在一万人之内,属于小规模骚扰行动。而费祎死后,姜维如鸟出笼,率大军数万人北伐。 这种前后对比带着强烈的含沙射影成分。很容易让人将费祎的死与姜维联系起来。自来史家撰史,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容易引人误解,模棱两可的写法。如果真有此事,那么不妨直写,如果没有,大可略过。陈寿素来有良史之名,他如此记载,必然有原因。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两个字:回护。 陈寿必须替姜维回护。考察陈寿生平,结果发现,仕蜀期间,陈寿曾经担任过卫将军主簿的职务。卫将军之职历来仅设员一人,属于二品,位亚三司。蜀国设立此职务始于刘禅延熙十年,姜维首任,至延熙十九年姜维升任大将军为止。此后缺员四年,景耀四年,诸葛瞻担任此职。 充分的证据表明,【陈寿担任的是卫将军姜维的主簿,而不是诸葛瞻。】 第一,晋书有记载,诸葛瞻一向轻视陈寿,不可能征辟陈寿做自己主簿。 第二,景耀年间黄皓专权已久,陈寿“屡被谴黜”,陈寿仕蜀的最高职务是六品黄门侍郎,若果景耀年间陈寿还是八品的卫将军主簿,是不可能之后升至六品,只会更被贬官。 第三,陈寿在做了卫将军主簿,又担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景耀四年距离蜀汉灭亡仅仅两年,陈寿怎么可能得到连续3次的升迁呢?“故吏”对于“旧主”的感恩和忠诚,这在当时是一种被世人普遍认可和推崇的社会道德。
由此我们更加清楚了,身为“故吏”的陈寿对“旧主”姜维回护,自然没有任何理由诬蔑姜维,相反,对于《姜维传》;陈寿必然更为用心的去撰写。所以,出现了这么一种 费祎含沙射影的写法。绝非偶然。而且,在费祎遇刺前后的相当长时间里,陈寿一直在姜维身边工作,知道事情真相也丝毫不足为奇。 除此以外,还有另外几个佐论: 第一:郭遁进入蜀国及其偶然,魏国不可能知晓蜀军到何处掳掠,自然无法安排郭遁早早的埋伏在西平等待被蜀军掳掠入蜀。 第二:《傅子》记载:"(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姜维既然有眷养死士的兴趣,而最初俘虏郭遁的人又恰好是姜维,自然他更有机会将郭遁纳入自己的麾下。 第三:郭遁刺杀费祎的时候,已经官至左将军,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参加岁首大会,一个降俘要想在短短时间内骤然升到如此地位,没有一个后台是不可能的。而当时,除了大将军费祎,也就只剩下卫将军姜维一个人了。 第四:郭遁“魏降人”的身份最适合刺杀费祎。事后,姜维等人大可将责任全部推给曹魏集团。而魏国拖沓了半年多才下了诏书褒奖郭遁,而且还将郭遁的名字写成了郭修,可见他们是在事情发生后很久才打听到了刺客的身份,而且是道听途说,并不完全准确。费祎死后,姜维畅意自为,连续五年时间五次大规模北伐,结果自然劳而无功,虚耗国力,蜀汉覆灭的速度无形中坠落得越来越快了。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123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8
回复
|
|
|
|
|
9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3楼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1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5楼
李密:【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蒋琬:【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大将军钟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托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于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及至涪如其书云。【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于涪,待以交友之礼】。【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斌弟显】,为太子仆。【会亦爱其才学,与斌同时死】。
(来敏)【子忠】,亦博览经学,有敏风,与尚书【向充】等并能协赞大将军【姜维】。【维善之,以为参军】。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2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6楼
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蒲元传》引文 “蒲元为诸葛公西曹掾。孔明欲北伐,患粮运难致。元牒与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摄两环,人行六尺,马行五步,人载一岁之粮也。” 《蒲元别传》引文
上述肯定不是蒲元传的全部,现在全文已经找不着了,都是历代史家著作中的引文。而且《蒲元别传》中的“蒲元识水”故事与《诸葛亮别传》中的文字几乎相同,难道《诸葛亮别传》也是某人的手笔,但是文学史家没论证,不敢乱说。
就是他写的,我从《全三国文》里找到的。好象《魏晋文学史》里还把他的这篇当作【汉朝和魏晋“志人小说”的过渡时期的典范作品】。
《蒲元传》还属于史传文学,用的直白的叙述语言。 《蒲元别传》是接近南北朝的志人小说,用了好些写作手法,让事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至少用了比喻、夸张、衬托等手法,而且他的文言虚词用得非常见功力啊!写得不比干宝的《搜神》还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差。 借叙述一件事同时挑战纪实文学和创作文学,强人^-^
还有就是蜀国国家内部管理事务多如牛毛,批公文都来不及,哪有闲心去搞文学创作呢?创作都是那群魏国的身居闲职,拿工钱不干正事的官写的。其实就是吃饱了饭没事,搞点创作丰富下精神生活。不然是要闲出病来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魏国才可能出现高度的文学繁荣,没办法唉,谁叫人魏国有钱呢?
姜如果不去蜀汉,继续当他的魏国小文官其实也不错,可以继续研究他的经学。既然他立志功名,肯定搞经学一定想搞出个新名堂的,一样能像当武将那样历史留名的。不过就不象现在这样感人了。 <全三国文>里就有的。蜀汉的文其实很少,就六卷。而只有他的这篇算小说类的,杨戏的《季汉辅臣赞》算诗赋类的,都算是文学作品。其他人的包括诸葛亮的都是信件,奏章表疏等等。蜀汉的人似乎很不浪漫,不喜欢文学创作。 蒲元,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在文人所编写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极少留下自己姓名和事迹的工匠之一,这大概是因为蒲元随军作战的原因所致吧。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今人总算知道了他是中国历史上钢铁制品的发明师之一,这,真是不容易啊!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3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7楼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凋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其辞曰:“因余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余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恩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贤卿曰:‘囊者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候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黜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揖而济盟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 《仇国论》译文: 因余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一同在世上争雄而成为仇敌。因余之国有个名叫高贤卿的人,问伏愚于说: “如今国家战事没有平定,全国忧虑,能够以弱胜强的,他的办法?”伏愚广说:“我听说,处于大国地位而没有忧患的人常常会行事非常懈怠,处于小国地位而有忧患的人常常会思慕善德.多有懈怠就会产生动乱,思慕善德就会达到太平,这是固有的规律.所以周文养行百姓,而以少取多;勾践体恤民众,而以弱胜强,造就是他们的办法、”高贤卿说:“从前项羽强大而汉王弱小,互相争战,没有天平定安宁;然而项羽和汉王约定划分鸿沟作 为界线,各自想要让臼姓回家安宁,张良却认为民心如果安定,就很难再鼓动了,随即就率军追击项羽,终于杀死了项氏,难道一定要依照周文乇的先例行事吗?肇建之国一有灾患,我们趁此机会,攻破它的边境,正是企盼它灾患加重而把它消灭.”伏愚于说:“在殷、周两代交替之时,上侯世尊宠,材臣关系长久稳固,百姓习惯了他们主的统治;根深的很难拔除,占据稳固的难以移动。在这样的时候,即使足汉高祖又怎么能持剑策马而夺取天下呢?在秦朝废弃诸侯而设置郡县长官之后。百姓因秦朝的劳役而疲惫不堪,天下土崩瓦解,有时一年就改了君王,有时一个月就变换主公,百姓就像惊飞的乌儿和恐骇的野兽,不知道该跟随着谁,在这时豪强一齐争夺,像虎狼一样分裂国家,快速搏击的人获得很多,行速迟缓的人被吞灭.如今我国和肇建之国都传承国家经过改朝换代了,既不是秦朝末年那样纷乱动荡的时代,又的确有六国同时割据的形势,所以可以做周文王,却难以成为汉高祖那样。【【【民众疲劳时动乱不安的征兆就会产生,主上懈怠而臣下残暴时土崩瓦解的形势就会出现。谚语说‘射箭如果多次失误,就不如仔细看清楚再射出。’因此聪明的人不会因为微小的利益而转移视线,不会因为主观臆测而改变计划,时机许可然后行动,运数相合然后起兵,所以商汤、周武王的小队不需第二次作战就能取胜,确实是重视民众的劳苦而又审时度势。如果竟然穷兵黩武,土崩瓦解的形势产牛,不幸遇到灾难,即使有智谋的人也将不能谋划了,至于变幻奇妙万千,出入空虚无形之中,冲击波浪而阻截车路,跨越山谷,不藉助舟船船桨而渡过盟津的行动,我是个愚人,实在是我的智力达不到的。】】】” ................... 此文一出,樵周迁光禄大夫,明升暗降,排除了参与政策的权利。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4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8楼
附:【插曲】 魏延一生主要的军事活动: 1.入川数有战功。 2.守卫汉中。 3.大破郭淮。 4.甲首三千。 5.韩信故事(子午谷)。
1. 入川数有战功: ………………………….. 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 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马超: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黄忠: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 就战功来说,魏延并不比黄忠马超张飞诸葛出彩。
2.【守卫汉中】: ………………………………. 魏延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所谓的魏延汉中防守战因为天气原因并没有交战。况且背后还有诸葛亮的影子。
汉中防御战略是刘备、诸葛亮、法正、黄权、刘巴等高层指战员直接制定的,跟魏延没有关系。这种关乎蜀汉全局的战略只能是最高层的决策。魏延虽处要地,却非重臣,从牙门将升上去的。不能参与这种层次的战略决策。而后来的诸多城围也不是魏延修建的。汉中内外的坚城大半都是诸葛亮在张鲁建制的基础上,或者修复,或者重建,或者增防的。魏延是一把很好的战刀,是执行者,而不是头脑。
当然,刘备曾问过他,如果让他做主,他会怎样在汉中御敌。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主要是一种表态,是一种就职宣言,而不是御敌策略。这不是魏延参与了汉中战防大计的证据,也不是魏延要在汉中设立重围的声明。仅仅是为将者的敢打必胜勇气的表露。
魏延为独汉中太守只有七年半,这几年年是北线无战事。蜀汉的战略重心在东,在南,在修国政于内,对北是暂时顾不上了。况且魏国始终未能南下,北方不是用人之所(这个时期) 。 从建兴五年春开始,诸葛亮亲自屯治汉中,准备北伐了,才大规模修战备于汉中。汉中的诸围是在此时扩建设立的。
【【 汉城、乐城是诸葛亮筑建】】;【【沔阳营、白马戍、兴势则是诸葛亮所增设。跟魏延没有关系】】。 乐城北城(城固北城,又曰“大城固”)在山上,周三十里,甚险固。城侧有谷,谓之“容裘谷”,道通益州,山多群獠,诸葛亮筑以防遏。小城固城(城固南城)北一百二十里有兴势(赤),诸葛亮置烽火楼,几照通汉水。【【阳平关上也有诸葛亮增修的关隘,称为诸葛城或诸葛垒。】】(阳平关的名字特别多。张鲁城、焉关关城、白马塞等等) 汉中屯田,修建阁道、粮仓,也全系诸葛亮躬亲之功,无魏延之力。魏延先是丞相司马,就是马前卒,决策的执行者,有资格参与行伍之中的韬略讨论,无决定权。基本还是个单纯的执行者。
3.大破郭淮: ………………………………. 1. 诸葛亮破郭淮: 231年二月, 诸葛亮进围祁山,司马懿屯长安,统张合、戴陵、费瑶、郭淮,兵发祁山。诸葛亮率军于上圭迎击司马懿,初战诸葛亮击败魏将郭淮、费瑶,并乘胜大收上圭小麦以做军粮。 2.魏延破郭淮: 230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3.廖化败郭淮(部下): 238年,蜀阴平太守廖敦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敦。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 ‘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敦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 【背后有蒋琬姜维的影子】:238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4.姜维破郭淮: 248年,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 破过郭淮的就有 诸葛亮,魏延,廖化,姜维4人。 再分析一下魏延那次战斗: 【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 很明显,诸葛亮乘着曹魏伐蜀,雍州空虚的时候,派魏延、吴懿去打郭淮。当然魏延吴懿也是偏军。 ……………………………………………… 4.甲首三千: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背后有诸葛亮的影子,高翔,吴班也是功臣,不只魏延】 5. 韩信故事(子午谷): 关于子午谷奇谋存不存在,是一个问题。韩信故事是有的,至于成功失败尚在两可之间,历来争议较大。成功则为韩信,败则为高迎详。这是魏延有谋略的体现。
综上所述,魏延是个大将之才,是执行者。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魏延是帅才,决策者。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5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19楼
附:【插曲】 【姜维王平谁是后诸葛军事第一人】:: 姜维官职: 228年,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 234年,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238年,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 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 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 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 256年,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不久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258年,姜维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王平: 218年,投降刘备,官拜牙门将、裨将军。 228年,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 234年,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 237年,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 238年,大将军蒋琬驻沔阳,王平任前护军,代替管理大司马府中事务。 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1.234年,姜维为右监军,王平为后典军。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 姜维为平襄侯,王平为亭侯。 2.238年,姜维为司马,王平任前护军。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3.247年,姜维为卫将军,王平为镇北大将军。 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姜维军事官职一直高于王平。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6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0楼
【钟会其人】: 【钟家围墙里发生的事】: 钟繇老爹为政虽是一把好手,但治家显然颇有问题,娶的妻子不是省油的灯,弄得家里跟个战场似的。从钟会的生母的高明手段就可看出,其实旧社会,大户人家的后院斗争也是很激烈的。 钟会的生母名叫张菖蒲,年少丧父母,作了钟老爹的妾,或者比妾还要低微。论资历论地位都绝无扶正的理由。而就是这个出身卑贱的张夫人最后却成了堂堂成侯命妇,其胆略识度皆令人叹服,无怪乎钟会如此精练拔俊。 据钟会为其母传,当时钟老爹还有一名贵妾孙氏,因嫉妒张夫人得宠,在钟老爹面前百搬谗毁张夫人,到了无所不至的地步。故处处加害张夫人,而张夫人这时循规守矩加之机变,得以保全。这时,张夫人怀上了钟会,从情况上来看,张夫人得宠如日中天,如果生下儿子很有扶正的可能,那样就会严重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当然也有嫉妒的成分在里面。于是他就在张夫人的食物里下了毒药,注意是毒药不是堕胎药,想把母子两都弄死。被张夫人察觉了,虽然大部分吐出来了,小部分还是让她眩晕了好几天。有人劝她不如告诉钟老爹,她却来了个以退为进,先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最后露了真话“彼以心度我,谓我必言,固将先我,事由彼发,固不快耶!”果然孙氏傻忽忽地跑去恶人先告状,说是自己为钟家着想,欲张氏得男,所以将得男药放在张氏的食物里,并声称张氏诬陷自己毒害她。钟老爹一下就听出了破绽,把下人抓来问话,就给问出来了,于是孙氏就被赶走了。自己小命差点送在她手里,钟会对她自是恨之入骨,对孙氏百般贬同时低抬高自己母亲,虽有夸大之嫌,但我认为这段描述应当是可信的,至少大旨不会有出入。且不论女人间的嫉妒有多可怕,张夫人以退为进之计虽说高明不少,但其性质与孙氏并无二致,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但是之后,虽然张夫人宠爱日隆,被立为正嫡的却不是张氏,而是一个叫贾氏的。
说说钟毓这个人,是钟老爹的嫡传,继承了爵位。首先我不负责任地推测,钟毓不是老钟的长子。理由一是看字——钟毓字稚叔——“叔”理论上是第三子用的,当然事实上并不这么严格,嵇康字叔夜就是老二,但一般也不用作长子的字。就算他是例外,可钟会为什么又很按规矩地字士季呢?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晋书 列女传》中王浑妻钟氏“魏太傅繇曾孙也,父徽,黄门郎”。钟毓的儿子有哪些呢?邕,毅,峻,赸(打不出那个字,将就吧……)没有叫徽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记漏了,或没跟随钟会造反所以没提?我想可能性不大,钟毓的最终官职是车骑将军——随便比黄门侍郎大吧,连曾祖都提了没有理由跳过祖父。至于是钟会的儿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且不论个人持钟会无子的观点,就算这人侥幸逃脱了株连,又有什么资格以豪门自居?由此说明钟老爹另有子嗣。又钟会传说明了钟会是少子,那钟徽的祖父就只能排在钟毓之前了,至于是伯仲中的谁就不知道了。 这二人何以在史书中毫无记载?而且应当是不富贵的,没当什么官的,地位低的。个人猜测,此二人应当是孙氏所出,子以母贱,母亲被出,自然即使是长子也失去了继承权,更何况其母仍是妾——这就可以解释那个贵妾了。钟老爹年老方纳正室,正嫡之位长时间空缺。生下长子的妾自然可以母凭子贵,摄嫡专家。但妾毕竟是妾,其位置是不稳固的,正如她一走,儿子就落魄了一样,所以她才要百般排挤张夫人以保住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因此可以排除钟毓是孙夫人的子嗣的可能,钟毓既非长子那他成为家主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他是~~~~~嫡~~~~~~长子——他是正妻所生,而他又不是张夫人所生。裴引钟母传“嘉平元年,车驾朝高平陵,会为中书郎,从行。相国宣文侯始举兵,众人恐惧,夫人自若。中书令刘放,侍郎卫罐(王旁,不知念啥,打不出来),夏侯和等家皆怪问:‘夫人一子,在危难之中,何能无忧?”由此可见张夫人只有钟会一子。则钟毓应当是贾夫人的孩子。 但根据《魏氏春秋》说“会母见宠于繇,繇为之出其夫人”后来老大爷寻死觅活的才罢休了。由此可见,到最后,张夫人是扶正了。若此条可信的话(我的所有讨论都是建立在现有原始资料为真实可信的原则下,若是假的就没有讨论的要了)钟毓的生母应当是被张夫人排挤出门的,那钟毓应当是与张夫人有仇的。但从别的一些记载中隐约透露出,钟毓与钟会及张夫人关系还是不错的。而且也没提贾氏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钟老爹拼了老命都要休了她。这我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有疑问暂且保存。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这样,那个《魏氏春秋》里夫人其实是指的孙氏呢?这样就可以解释成,钟老爹拼死休了孙氏,立了贾氏。后来贾氏不知什么原因自然死亡了,钟毓就自然跟着张夫人过了。钟会称孙氏为妾是恶意的。个人觉得这可能性不大。第一,裴松之说钟老爹是老年娶妻,这句话没头没脑,且没有任何进一步论证,则说明这件事在当时是一件Common belief的事情裴认为没有进一步质疑的必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真的。则称孙氏为夫人的说法就不成立了。如果只是一个妾,怎么可能惊动太后,皇帝来亲自劝解。难道是娘家地位?作妾的能有什么地位?所谓贵妾也是指在家里,若是真贵,还能给人家当妾?第二,即使绕开一,从动机上讲,钟老爹是因为宠张夫人才出妻的,但最后仍然没立张夫人,这不合情理。当然也可能是钟老爹和小丕仔妥协了,所以也有其合理性。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只是个人觉得前一种理着更顺一些,也更合理一些。当然也有可能完全和这个没有关系的说法,这个历史嘛,什么都有可能了。 【转载收集】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49:59
回复
|
|
|
|
|
17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1楼
会字士季,繇少子,正始中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位,赐爵关内侯,拜卫将军,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以从平毋丘俭功迁太仆,辞不受;以讨诸葛诞功迁司隶校尉。景元中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以定蜀功进司徒,封县侯。寻谋据蜀,为乱兵所杀。有《老子注》二卷,《刍荛论》五卷,集十卷。 ◇ 遗荣赋
散发抽簪,永纵一壑。(《文选》沈约《乐游苑饯吕僧珍诗》注,又张协《咏史诗》注作「永绝一丘」,又张华《答何劭诗》注。)
◇ 怀士赋
记远念于兴波。(《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 菊花赋
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茂乎凝霜。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延蔓蓊郁,绿坂被岗。缥干绿叶,青柯红芒,华实离离,晖藻煌煌。□□规圆,芳颖四张。微风扇动,照曜垂光。于是季秋九月,日数将并。顺阳应节,爰锺福灵。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凋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擢纤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仰抚云髻,俯弄芳荣。(《艺文类聚》八十一,《书钞》一百五十五,《初学记》二十七,《御览》九百九十六)
掇以纤手,承以轻巾。揉以玉英,纳以朱唇。服之者长生,食之者通神。(《初学记》二十七)
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艺文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六)
◇ 蒲萄赋(并序)
余植蒲萄于堂前,嘉而赋之,命荀勖并作。(《御览》九百七十二)
美乾道之广覆兮,佳阳泽之至淳。览遐方之殊伟兮,无斯果之独珍,托灵根于玄圃,植昆山之高垠。绿叶蓊郁,暧若重阴翳义和。秀房陆离,混若紫英乘素波。仰承甘液之灵露,下歙丰润于醴泉。总众和之淑美,体至气于自然。珍味允备,与物无俦,清浊外畅,甘旨内遒。滋泽膏润,入口散流。(《艺文类聚》八十七)
◇ 孔雀赋
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纟丽。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艺文类聚》九十一) ◇ 与吴主书
执笏之心,载在名策。(《文选》袁宏《三国名臣赞》注)
◇ 与蒋斌书
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埽坟茔,奉祠至敬,愿告其所在。(《蜀志·蒋琬传》)
◇ 与姜维书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蜀志·姜维传》)
◇ 移蜀将吏士民檄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对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18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2楼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
蜀相牡见禽于秦,(蜀相牡,文选作蜀侯。案:《史记·索隐》言蜀王开,今此作相牡者,《战国策》「使陈庄相蜀」,「牡」与「庄」形近,疑陈庄相蜀,遂据蜀,后见禽于秦也。《史记》及《华阳国志》皆不言,未知其审。)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毕。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雠贼,还为戎首。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主成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 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ダ、尚书崔赞、袁亮、锺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问ダ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先?」ダ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御览》作「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翌日丁巳,讲业既毕,ダ、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少康为优,宜如诏旨。」赞、毓、松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浇、犭壹无亲,外内弃之。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帝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于是群臣咸悦服。中书令松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帝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于是侍郎锺会,退论次焉。(《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19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3楼
◇ 母夫人张氏传
夫人张氏,字昌蒲,太原兹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妇也。世长吏二千石。夫人少丧父母,充成侯家,修身正行,非礼不动,为上下所称述。贵妾孙氏,摄嫡专家,心害其贤,数谗毁,无所不至。孙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饰非文过,然竟不能伤也。及妊娠,愈更嫉妒,乃置药食中。夫人中食,觉而吐之,瞑眩者数日。或曰:「何不向公言之?」答曰:「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诫。假如公信我,众谁能明其事?彼以心度我,谓我必言,固将先我;事由彼发,顾不快邪!」遂称疾不见。孙氏果谓成侯曰:「妾欲其得男,故饮以得男之药,反谓毒之。」成侯曰:「得男药佳事,暗于食中与人,非人情也。」遂讯侍者具服,孙氏由是得罪出。成侯问夫人:「何能不言?」夫人言其故,成侯大惊,益以此贤之。黄初六年生会,恩宠愈隆,成侯既出孙氏,更纳正嫡贾氏。
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会虽童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谓会曰:「学猥则倦,倦则意怠。吾惧汝之意怠,故以渐训汝。」今可以独学矣,雅好书籍,涉历众书,特好《易》、《老子》。每读《易》,孔子说「鸣鹤在阴,劳谦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户庭」之义,每使会反覆读之,曰:「《易》三百馀爻,仲尼特说此者,以谦恭慎密,枢机之发,行已至要,荣身所由故也。顺斯术以往,足为君子矣。」正始八年,会为尚书郎。夫人执会手而诲之曰:「汝弱冠见叙,人情不能不自足,则损在其中矣。勉思其戒。」是时大将军曹爽专朝政,日纵酒沈醉,会兄侍中毓宴还,言其事。夫人曰:「乐则乐矣,然难久也。居上不骄,制节谨度,然后乃无危溢之患。今奢僭若此,非长守富贵之道。」嘉平元年,车驾朝高平陵,会为中书郎从行。相国宣文侯始举兵,众人恐惧,而夫人自若。中书令刘放、侍郎卫、夏侯和等家皆怪,问夫人:「一子在危难之中,何能无忧?」答曰:「大将军奢僭无度,吾常疑其不安。太傅义不危国,必为大将军举耳。吾儿在帝侧何忧?闻且出兵,无他重器,其势必不久战。」果如其言,一时称明。会历机密十余年,颇豫政谋。夫人谓曰:「昔范氏少子为赵简子设代邾之计,事从民悦,可谓功矣。然其母以为乘伪作诈,末业鄙事,必不能久。其识本深远,非近人所言。吾常乐其为人。汝居心正,吾知免矣,但当修所志,以辅益时化,不忝先人耳。」常言:「人谁能皆体自然,但力行不倦,抑亦其次。虽接鄙贼,必以言信,取与之间,分画分明。」或问此无乃小乎。答曰:「君子之行,皆积小以致高大。若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此乃小人之事耳。希通慕大者,吾所不好。」会自幼小,衣不过青绀,亲营家事,自知恭检。然见得思义,临财必让。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年五十有九,甘露二年二月暴疾薨。比葬,天子有手诏,命大将军高都侯厚加赠,丧事无巨细,一皆供给。议者以为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所谓外命妇也。依《春秋》成风定姒之义,宜崇典礼,不得总称妾名。于是称成侯命妇。殡葬之事,有取于古制,礼也。(《魏志·锤会传》注此篇张溥误分为二,又略见《御览》二百二十,又六百十三)
◇ 四本论
(《世说·文学》篇注云:「论才性同异合离,傅嘏论同,李丰论异,锺会论合,王广论离。」)
◇ 刍荛论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非独谓府库盈、仓廪实也。且府库盈、仓廪实,非上天所降,皆取(《御览》作「资」。)于民,民困则国虚矣。(《初学记》二十四,《御览》一百九十一)
吴之玩水若鱼鳖,蜀之便山若鸟兽。(《文选·魏都赋》注)
萤光增曜于日月。(《白孔六帖》九十五)
贤者之处世,犹金玉之生于沙砾、豫章之产乎幽谷,下不之进于上,则无由而至矣。(《御览》四百二)
凡人之结交,诚宜盛不忘衰,达不弃穷,不疑惑于谗构,不信受于流言,经长历远,久而逾固。而人多初隆而后薄,始密而终疏,斯何故也?皆由交情不发于神气,道数乖而不同,权以一时之术,取仓卒之利。有贪其财而交,有慕其势而交,有爱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御览》四百六)
夫莠生似禾,钅俞石像金。(《御览》八百十三)
焚林成烟,其似如云。(《御览》八百七十一)
【转载】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20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4楼
言语第二
11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锺毓、锺会年少时都有很好的声誉,十三嵗那年,曹丕听说他俩,就和鈡繇说:“让他们来见我。”於是召见二人。锺毓脸上出汗,曹丕问:“你脸上怎麽有汗?”锺毓回答说:“我心惊胆战,所以不停出汗。”曹丕又问锺会:“你怎麽不出汗?”锺会回答说:“我也是心惊胆骇,吓得汗都出不来。”
12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锺毓、锺会兄弟小时候,碰上父亲午休,就一起偷偷喝药酒。父亲当时就发觉了,偷偷装睡观察。锺毓先行礼然后喝,锺会却不行礼直接喝。一会儿鈡繇问锺毓为什麽行礼,锺毓回答说:“酒是用在典礼上的,不敢不拜。”他又问锺会为何不拜,锺会回答说:“偷本就是违背礼法的,因此不拜。”
文学第四
5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於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鈡会写了《四本论》,刚写完时很想让嵇康看,揣在怀裏,决定要去见嵇康时,害怕他刁难自己,揣在怀裏不敢拿出来,就在嵇康家门外隔墙扔进去,然后一溜烟泡了 简傲 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锺要于时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以言。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钟会精明有才思,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便邀约了当时一些贤能杰出的人士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向秀帮他拉风箱。嵇康挥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过了很久也不和钟会他们说一句话。钟会起身离开,嵇康说:“你们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钟会说:“我们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离开。” ================= 嵇康固然很傲气,但钟会感觉也挺傲的,我更喜欢钟会~~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21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5楼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句回答挺妙
世说新语里还有几则关于钟会的,我补一下
(6)夏侯玄既被桎梏①,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②。玄曰:“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③。”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④。
【注释】①夏侯玄:字太初,魏齐王曹芳时任太常,为九卿之一,主管礼仪祭祀之事。当时司马师以大将军辅政,后中书令李丰因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替他,事泄,李丰被杀,夏侯玄被捕交廷尉审理,随后被杀,桎梏:脚镣和手铐;拘捕。
②延尉:官名,九卿之一,掌管诉讼刑狱之事。钟会:是钟毓的弟弟。钟会因夏侯玄为名士,曾经想结交他,被夏侯玄拒绝了。当钟毓审理夏侯玄案件时,钟会在座。参看《言语》第11 则注①。狎:亲近而不庄重。
③刑余之人:受过刑的人。闻命:听从命令。这里说未敢闻命,意即不愿与之交往。
④东市:行刑的地方;法场。汉代在长安东面的市场行刑,故后代通称法场为东市。
【译文】夏侯玄被逮捕了,当时钟毓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还不敢遵命。”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22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6楼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①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②。”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③。”于是用裴。
【注释】①钟士季:钟会,字士季。参看《言语》第1l 则注①。王安丰:下戎,字浚冲,伐吴有功,封为安丰侯。参看(德行》第17 则注①。
②裴公:据刘孝标注,裴公指裴頠。但是从上下文看,似应指裴頠的叔父裴楷;从《晋书)看,裴楷和钟会有关系,而裴頠和钟会似无关联。
③裴楷:字叔则,曾任中书令。所以后文也称裴令公。参看《德行》第18 则注②。简要:简约扼要。严复说:“清通者,中清而外通也;简要者,知礼法之本而所行者简:二者皆老庄之道。”(参看徐震堮《世说新语?#65308;恪返?1 页《德行》第17 则注①。)
【译文】钟会评论安丰侯王戎说:“阿戎聪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评论说:“裴公善谈,一整天也谈不完。”吏部郎这个职位空出来了,晋文帝司马昭问钟会谁是适当的人选,钟会回答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都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委任裴楷。
(6)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①。”
【注释】①滞才:被遗漏的人才。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选。
【译文】王戎、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会,一会儿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间钟会说:“刚才那两个小孩怎么样?”钟会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简约扼要。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才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的人才。”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23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7楼
赏誉第八(上面两个也是这节)
(8)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入自敬①。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②。”“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戴③。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④。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⑤。”
【注释】①“肃肃”句:《礼记•檀弓下》:“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意指未使人们致敬意而人们肃然起敬。这里用其意。肃肃,形容恭敬。廊庙,指朝廷。
②琅琅:形容玉的光采。
③矛戟:予和戟都是兵器。
④江廧(qíang):当作汪翔,《晋书•裴楷传》作汪翔(翔、廧,音近借用),即汪洋,广大,浩大。
⑤幽然:形容深远。
【译文】中书令裴楷评论夏侯太初说:“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心加强敬意,却自然会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好像进入宗庙之中,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 又评论说:“看见钟会,好像参观武器库,矛戟森森,全是兵器。看见傅兰硕,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无所不有。看见山巨源,好像登上山顶往下看,幽深得很。”
巧艺第二十一
(4)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②。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③。二钟入门,便大感励,宅遂空废。
【注释】①荀济北:荀勖,晋武帝即位时,封为济北郡公,固辞为侯。
②直:通“值”。
③门堂:门和厅堂,指家里。太傅:指钟繇,魏朝太傅,是钟会的父亲。
【译文】钟会是济北公荀勖的叔伯舅父,两人感情不和。荀勖有一把宝剑,约值一百万,经常放在他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就模仿荀勖笔迹,写了一封信给他母亲要宝剑,于是就偷去不还回来。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事,可是没有办法要回来,就想法报复他。后来钟家兄弟花了一千万修建一所住宅,刚落成,非常精美,还没有搬进去年。荀勖很擅长绘画,就偷偷地到钟会的新居去,画上钟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样。钟毓和钟会兄弟进门看见,就大为感伤哀痛,不能住进去,房子于是闲置不用。
排调第二十五
(2)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①。”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②!”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③?”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④。”
【注释】①遥遥:形容时间长久。按:因为钟会的父亲名繇,而繇和遥同音,所以用“遥遥”来戏弄钟会。
②矫然:形容高超出众。懿实:指有美德实才的人,懿指美好。按:陈骞的父亲名陈矫,晋文帝的父亲是司马懿,陈泰的父亲名陈群,祖父名陈寔(音实)。钟会在回答时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来报复他们三人。
③皋繇:舜时的法官。按:“繇”和钟会父亲的名字同字同音。
④懿士:有懿德(美德)的人。
【译文】晋文帝和陈赛、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晋文帝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懿德、实才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文帝又问钟会:“皋繇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0
回复
|
|
|
|
|
25 |
Re:姜维完整版(不断更新)
|
|
29楼 保境安民,陆抗就是用这四个字撑起了吴国的最后脊梁。 同意这句话,姜维有点穷兵黩武了。姜维汉中战略不发表意见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1
回复
|
|
|
|
|
|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2:50:01
回复
|
|
|
|
|